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盛锐通讯员徐尤佳
前两天,一张小时·小事的海报,传遍了杭州人的朋友圈。
“酸梅汤有点酸,是生活的酸;酸梅汤有点甜,是人心的甜。”为了补贴家用,地铁公交倒车两个多小时,李妈妈抱着小女儿,到西湖边叫卖自制酸梅汁,这个故事感动了不少人。
这份酸楚的背后是,一个患有肾病和高血压的丈夫。医院主动联系上了李妈妈,希望能为她丈夫张先生提供治疗。
因为张先生IgA肾病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算太糟糕,但血压还是需要调整。在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市级名中医、肾病科俞东容主任为张先生调整了降压药的剂量,并根据肾脏的病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方案。
今天(5月25日),是复诊的日子,记者也跟着张先生医院。
“早上我6点多就出门了,倒腾地铁花了2个小时。”8点半,身着白色条纹T恤,穿着一双拖鞋的张先医院,随手拎着的一个粉红色小袋里装着厚厚一沓病例和一大袋的药。因为小女儿有点着凉,李妈妈没有一起跟来。
不过今天张先生随身带的东西,多了一瓶“24小时尿样”,这是俞东容特意嘱咐张先生带来的,“这个24小时尿样检测,主要就是为了确认他24小时内尿蛋白含量,也是观测他病况的重要指标。”
“上次的血、尿检测来看,尿蛋白、尿酸的指标还是比较高的。”俞东容说,这次复诊除了要做“24小时尿样检测”外,最主要的给张先生安排了肾病科营门诊的营养师,对他的饮食进行规划,“IgA肾病是慢性病,治疗过程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是张先生六年多治疗过程,第一次有营养师介入治疗。
在营养门诊,陆晓艳主管护师首先对张先生进行了人体成分分析,出具了当前身体状况的报告,“脂肪含量、体重、体脂都是偏高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腰腹部。”
听到自己的报告之后,张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整天就在家里坐着、躺着,可不得胖嘛。”
“我平常不吃早饭,午饭要吃2碗米饭。”在营养师的引导下,张先生仔细描述了自己最近的饮食习惯。
最终,根据报告并结合日常饮食习惯,营养师出具了饮食指导单。“以后要控制饭量,米饭拥有大量的植物蛋白,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营养师建议,张先生需要少油、少盐、少嘌呤的清淡饮食,并控制米饭、豆制品、辛辣食物的摄入,“要吃早饭,盐摄入控制在每天3g左右。”
那么3g的盐是什么概念?
营养师利用一个非常拟真的模型,向张先生展示了需要控制的量,“这一勺就是6g,你每天一半就够了。”她也建议张先生可以购置一个小盐勺控制摄入。
“这样大的肉,每天三块就够了,米饭慢慢减少,现在控制在7-8分饱,早饭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点粗粮……”营养师事无巨细地规划着张先生的日常饮食。
营养师还给张先生布置了一个作业,“下次复诊前,记录下前三天的饮食情况,每顿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都要写下来。”这是为了保证张先生能够根据医嘱,合理饮食。
在完成了营养师诊疗后,俞东容主任还全面了解了张先生这一个星期来的用药情况以及身体感受,并适当调整了张先生的药,“主要还是调整用药的方式方法,剂量没有调整。”
俞东容说,像张先生一样,IgA肾病主要发病人群是20-40岁的中青年人,“他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要走,这就需要他们有很好的自我管理,其实只要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合理饮食,他们也就和正常人一样。”
最后,张先生也希望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求个职,“我也希望可以出去做工,工资不重要,至少能贴补点家用。”张先生说,目前自己可以做闪送,这样整体时间相对自由,万一身体不舒服,还能主动休息。
如果有企业有意愿,可以联系小时新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1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