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个别继发性肾脏病(比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之外,大部分肾脏病的出现和发展,都是“静悄悄的”,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但肾内科医生表示,在肾病的不同阶段,还是有一些外在表现可以让我们抓住治疗时机的。
第一阶段:炎症阶段
其实,大部分常见的肾病外在表现,都出现在这个阶段,比如泡沫尿(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因为这个阶段正是肾脏单位开始受到破坏的时候,表现比较激烈。
就好像感冒,初期时,咳嗽、发烧等症状最为激烈。真的发展到中后期,咳嗽反而平稳了,发烧也以持续低烧为主了。
所以,不少医生对于尿蛋白和水肿并没有表现出太急迫,就是因为此时虽然看上去“凶险”,但治疗相对比较容易。
只要抑制住炎症反应,基本上就能收到不错的疗效。
第二阶段:肾衰竭前、中期
主要指血肌酐-μmoI/L之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肾单位受损已经超过50%,无法完全满足身体的需求,除了前面的各种症状之外,还出现了氮质血症的倾向。
这一阶段,那些早期的外在表现反而渐渐收敛,比如水肿,虽然尿蛋白定量并没有明显好转,但水肿的情况比之前好得多。
这除了要归功于早期的治疗之外,也是因为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肾脏进入了一种“耐受”模式。
不过,虽然早期的外在表现有所减轻,但这一阶段不少患者会增加头晕、恶心、乏力等感觉,这主要是氮质血症的影响。
第三阶段:肾衰竭终末期
也就是尿毒症期。
此时,肾脏出现明显萎缩,肾单位弥漫性受损,氮质血症非常严重,水、电解质代谢失衡。
这一阶段的主要外在表现,一个是头晕乏力,另一个是面色黧黑,这都与血液的改变有关。
我们知道,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垃圾在血液中的浓度不断升高,产生氮质血症,使其他脏器和系统也遭到了“污染”。
这种“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供血不足。再加上肾脏受损导致的促红素分泌减少,贫血状况也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前期的外在表现已经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不舒服的感觉,比如睡不着、身体无力、容易犯懒、面色发黑等。
总结:
从外在表现来判断肾病的发展阶段,是非常不准确的,只能作为一个大概的辅助判断。
而且,这些外在表现根据每个人的状况,以及各个不同的病理类型,也有很大差别。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身体的忍耐性是很强的,一旦它发出“不舒服”的信号,请千万不要忽视。更多点击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