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报道
自年国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到肾透析服务领域后,数千家企业逐鹿于此,7年过去,竞争格局初现,行业头部的有圣仁康、山东威高、长生医疗、达康医疗等10余家企业,国外背景的玩家有费森尤斯和DaVita,随着日益增长的透析人数,猎云网认为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透析行业将以怎样的商业模式持续竞争,站在7年这一拐点,猎云网重新剖析这个行业的潜力及价值。
被“低估”的透析市场
对肾病患者来说,肾脏透析治疗是他们延长生命的为数不多的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的尿毒症患者为80万左右,患病率为/百万人口(PMP),而日本则是/PMP,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患病率也早已超过了1/PMP。据此估算,中国的透析人口可能最终会突破00万,若以每个患者平均年度花费十万元计算,血液透析市场最终的规模会达到亿。
这意味着如果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齐,我国的肾透析市场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需要肾透析的患者将会持续增长,
一般肾病透析患者一周需要做3次治疗,但因为医疗资源有限,部分患者透析次数得不到保障,为了缓解这个难题,年,我国开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血液透析领域,并发布文件允许独立血液透析中心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
如今,透析的机器和耗材已经处于发展十分成熟的阶段,这也导致了社会对肾透析行业产生误解,认为透析市场“门槛低”,是一门谁都可以做的生意。
事实上,想在国内的透析市场分得一杯羹,可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国外肾透析资本进入中国大多数都水土不服。就拿国际透析头部企业费森尤斯及DaVita的数据来看,截止到00年底,两家企业一共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家中心,且大部分没有被纳入医保。
而国内的民营机构中,中国前十名机构大约解决了万人的透析问题,占总患者的.5%,而在美国,仅费森尤斯及DaVita两家就解决了超75%的患者透析问题,所以中国市场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政策的鼓励和民营机构的成熟,千亿市场正在拉开帷幕。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肾病透析患者90%医院接受治疗,医院患者只有10%左右。但医院服务好、标准化管理、体验环境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民营医疗机构。”
成熟的民营透析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结合行业头部企业及国外成功案例,不难发现,民营透析机构持续发展的基石需要包括
“点与面结合的扩张方式”、“标准化的运营管理”、“经得起延续的企业文化”。
费森尤斯和DaVita在美国共有接近6家透析中心,采用的就是并购及自建的方式。国内
山东威高、圣仁康、长生医疗,除了前者拥有上百家机构外,后两家均拥有几十家,也都是通过并购及自建的方式。
但是,简单的并购并不能解决持续性发展的问题,真正能体现公司能力的往往体现在并购后。并购后,是否患者数量有大幅增长,是否能通过本地资源再自建机构,是否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品牌价值,则是一块块检验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试金石”。所以,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靠并购堆砌患者数量仅是暂时的发展策略。
标准化的运营管理则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透析SOP,到器械耗材的采购,再到患者全流程服务,从透析质量到服务细节均被标准化覆盖。这与连锁餐饮的管理风格如出一辙,如海底捞,全球上千家店,均有同样的口味、菜单和服务,让顾客可以毫无顾虑的走进任何一家店。对海底捞来讲,同样成本研发的底料、菜品,同样课程培养出来的员工却被千家门店复制,可想成本被摊薄的程度,也更可集中优质资源做更优的进化。
最后一点是企业文化。民营透析行业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本质是员工及患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这也是透析行业较为难建立和培养的一部分,DaVita将这一部分以社区化的形式体现,强调医患社区,是共同体,甚至将标语设为“ACommunityFirst,a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x/1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