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开始,诺奖依次揭晓,其中这个医学奖得和肾友们介绍一下,会对肾脏产生益处。
并不是每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都会和大家介绍,只讲可以治疗肾病的。上次还是4年前,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的作用机制获奖。
这次是北京时间年10月2日17点45分,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两位科学家:德国的卡里科和美国的魏斯曼,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修饰技术」。
什么是RNA修饰?其实在上个月,我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这项技术:《RNA疗法:拯救「难治性肾病」的未来之星》,大家可以点开看看。
上个月我也不是预测诺奖,只是觉得这项技术很重要,没想到它真会获奖。其实还有好几项研究成果也同样有获奖实力,RNA修饰是其中之一。至于获奖的会是哪一个,就连诺奖评委都说不准,因为评委有5名科学家,评审是投票制,投票结束后大家才会知道。
说起来,这次RNA修饰技术获奖,还是拜新冠所赐。
因为研究者在18年前创建这项技术的时候,是为了研制艾滋病疫苗。没想到新冠病毒突然袭击全球,于是这项技术紧急应用于RNA新冠疫苗,发挥了巨大作用,荣获诺奖也顺理成章。
基础研究就是这样,能发挥多大作用不是科学家本人能决定的。你只管遵从自己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去在未知领域中孤独地开疆拓土,没有人理解你的执着、没有人懂得你的兴趣、没有人支持你的前进方向,因为未知领域不是热点而是冷门,大多数人只研究热点、不在乎你的冷门研究。
当有那么一天,运气来了,你的冷门研究突然出现了巨大的用武之地,成为了热门,于是无数科学家向你奔来,你成为了一片新兴热门领域的开山祖师,诺奖也就到你手中了。
如果想拿诺奖,就必须沉下心来去坐冷板凳,在未知领域中孤独地披荆斩棘,狠下一场豪赌,不成功便成仁。多数人成仁了,一辈子默默无闻;少数人成功了,拿奖拿到手软。我国的诺奖少,因为我国鼓励研究热门问题,好处是产出稳定、不会成仁,坏处是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功。
肾脏病虽然不是多大的热门,但也不是什么冷门,所以我们这种研究肾病的医生,不管哪个国家的肾病医生,基本上永远也拿不了诺贝尔医学奖。
当然,尽管肾病领域不会诞生诺贝尔奖,但是可以成为诺贝尔奖的用武之地。上周我讲的是“RNA修饰有什么用?”,这次趁获奖的机会,顺便说一下:
这两位获奖科学家到底是怎么修饰RNA的?
这是关键所在,这次诺奖颁给他们就是为了奖励这个。
简单来说,RNA中有一个结构:尿嘧啶——图中链条上的“横杠”:
这个横杠的成分,具体就是下图中的这个顶上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尿嘧啶会结合一串碳氢氧原子,形成左边的结构:尿苷——这是个惹祸的东西,因为免疫系统把它当做坏蛋,发起炎症攻击它,使得RNA无法作为药物进入人体。
而这两位科学家,把尿苷换成了右边这个假尿苷——它不会招致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位诺奖得主卡里科,在取得成果后,不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zl/1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