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梵音渺渺,清水河畔千年沉寂。虽然坐落在著名佛教圣地脚下,但深山的阻隔却并未给南高洪口村带来“旅游财富”。这里,曾一度深陷贫困。南高洪口村是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一个小山村,现有户口人。年以来,国网山西忻州供电公司派驻扶贫工作队,从援建基础设施、发展多种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等多方面入手扶贫,短短几年,让村里大变了样,一跃成为十里八乡羡慕的好村子。“三通”通向脱贫路南高洪口村有“九沟十八垴”之称,行路难、浇灌难、饮水难曾是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村民杨晋军回忆,村里的耕地都在后山的沟壑间,下地的田间路没修之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到处是水坑,都要趟水过去。每年春季运送种子肥料到地头、秋天成熟的庄稼拉回村里,都是村民们最发愁的事。工作队驻村后,把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工作队从忻州供电公司争取36万元扶贫资金,修出了一条宽3米、长3公里的田间环山道路,大大改善了村民们出行和劳作条件,同时,激活了全村荒芜的余亩坡地,种植经济林并套种中药材,每亩可增收余元,每年可为全村带来约15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村民胡计光看来,山里那片核桃树之所以能种起来,全靠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给打了井,“有了水井,水可以引到山上去,直接浇核桃树,没有水我们也不敢栽。”村里的饮用水取自村旁的桃花泉。因供水管道年久失修,时不时会出现破损断供的情况。不说耕地浇水,村民饮水都难。为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工作队对村里米的主供水管道进行了更换,铺设了余米水下管道,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和污水处理问题。工作队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加快推进整村电网升级改造,解决了电网设施老化、供用电紧张等难题。年村里规划建一座养殖厂,工作队积极联系,很快申请增设一台千伏安专用变压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安装到位,彻底解决了养殖场电力配套问题。多措并举奔致富“以前自家种的小杂粮、核桃没有销路,只能自己吃,剩下的送亲戚,有了工作队的帮助,我们的小杂粮不愁卖了,还销到了省外!”贫困户胡计光说。以前,虽然村里种植谷子、糜子等杂粮和山核桃、枣等山货,但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很难销往外面,直接抑制了农户收入。年,工作队帮助村里建成了小杂粮加工基地,并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以“村委+合作社+村民(贫困户)”三方合作的形式,统一运作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同时,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不仅与当地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采购供应,还在单位内部组织“爱心购”活动,在惠农帮、国网商城等线上平台售卖。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帮助村委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破零,还助力全村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3月2日,在村里的溢香源小杂粮加工基地,村民罗永生熟练地操作着米砖真空包装机,“村里产的核桃、小米在这里加工、包装后,由村委的合作社统一销售,再给大家分红。”罗永生不仅销售自家的杂粮,还在合作社里找到新活计。“我和老婆经常来这打临工,一人一天给50元。去年我们两口子光打工就赚了0多元。”罗永生对这份“新工作”十分满意。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还要因人施策。村民杨秋香家,丈夫患病,常年休养,家中缺少劳力。工作队为其量身定制光伏扶贫项目。“你们看我屋顶这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只要隔几天做个清洁,一个月下来就有0多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光这一项,就让我成了万元户!”杨秋香高兴地说。刚开始搞光伏发电的时候,杨秋香对这个新事物并不接受,工作队不厌其烦地给她讲解光伏扶贫的政策优惠和收益办法,打消了她的顾虑。每个月都能见到的稳定收益,让杨秋香当年就脱贫摘帽。新风新貌新农村“通过参加村委集体活动就能赚取积分,用积分就可以兑换日常用品,可以节省日常开支”。3月3日,村民王宪兰到村委会的“爱心超市”兑换商品。超市内一侧货架上摆放着洗衣粉、香皂、水杯、线手套等兑换商品,另一侧存放着铁锹、锄头、农用喷雾器、浇水喷壶和养殖种植书籍等共享商品。年,工作队引入“共享”思维,搭建爱心超市,通过农机具和书籍的共享共用,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支出,提高农耕效率,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利用爱心超市平台,搭建爱心渠道,通过用专项捐赠资金购买的物品和社会爱心捐赠物品,解决贫困群众生活困难,降低贫困群众生活成本性支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旭说:“爱心超市建成以来,小积分发挥大作用,通过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政策知晓、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活动,激发乡亲劳动热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提升了乡亲们的精气神。如今,南高洪口村学校、便利店、快递点、合作社、加工厂一应俱全,平坦的水泥路两旁,独门小院依次排开,图文并茂的家风家训“墙”赏心悦目,脱贫摘帽后南高洪口村面貌一新,快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1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