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老中医谈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球肾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起病缓慢,其临床可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可以是其中的一项或数项,有时可伴有重度高血压。本病病情迁延,时轻时重,常因感染诱发或加重。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可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有的甚至需要透析治疗。
本病属中医的“水肿、尿血、虚劳、腰痛”等病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有关论述多以水肿为主。
中医根据临床不同的症候进行辨证治疗。如果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按尿浊辨证治疗;以血尿为主者,按尿血进行辨证治疗;如果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可根据水肿病进行辩证治疗。临床表现症状虽然复杂,但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不足、湿热内蕴等证最为常见。
笔者认为慢性肾炎与脾、肾、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温阳行水,肺虚不能通调水道,都能发生水肿;利水消肿后,出现疲劳,又以脾肾两虚为主。脾肾亏虚,精关不固,以致精微物质外泄,出现蛋白尿;升清失司,浊物内生,形成尿毒症。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常用治法有健脾补肾法、清热利湿法、益气活血法等等。中医认为久病入络,因此慢性肾炎多有血瘀,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颇受历代医家重视。临床上在辩证处方中加人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慢性肾炎常见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五苓散等;常用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山药,人参等;常用收敛药物有金樱子、芡实、山茱萸、五味子等;常用活血袪瘀药有丹参、当归、水蛭、益母草等;常用利水渗湿药有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常用补肾药物有莬丝子、淫羊藿、杜仲、桑寄生、牛膝等;常用补阴药有黄精、枸杞、熟地、何首乌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黄精、芡实、金樱子、水蛭等对消除尿蛋白有效。
慢性肾炎必须做好日常保养。慢性肾炎病人除了合理的治疗外,平时还须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合理饮食。对于平时易感冒、咽喉炎或慢性鼻炎等疾病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或复发。
提高免疫力对防止慢性肾炎的复发和加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时可给予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以加强正气,提高抵抗力。慢性肾炎病人还必须慎用苦寒药,以免苦寒伤肾。
专家介绍:
陈善俊,中医主治医师。从医60多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等疾病的诊治。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在全国选拔一万名中医之一,曾先后被选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和《中国大陆名医大典》。
专业擅长:肾病、妇科及疑难杂症。
现任职于宁德市东侨悬济堂中医(综合)门诊部
健康-
本订阅号郑重声明:
订阅号文章属科普作品,读者请勿自行试药。如需看中医请到正规中医门诊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sy/1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