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医院

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友如何用药


北京哪个手足癣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40.html
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友如何用药?

肥胖和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相较普通人,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中国人体脂分布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

(图片来源:Pixabay)

肥胖的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肥胖筛查指标为体质指数(BMI)或腰围,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

年按BMI分层显示,BMI<25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kg/m2≤BMI<30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kg/m2者患病率为21.2%。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腹型肥胖患者高达45.4%。

药物治疗原则

1.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兼顾血糖和体重,尽可能选择降糖效果肯定同时不增加体重的药物。

2.应优先考虑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

3.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升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4,DPP-4)抑制剂等,从而减轻因胰岛素剂量过大而引起的体重增加。

4.体重控制仍不理想者,可短期或长期联合使用对糖代谢有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

综合控制目标

(点击查看大图)

降糖同时减轻或不增加体重的降糖药

(点击查看大图)

有效性评估

1.建议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体重降幅至少3%。

2.采用药物治疗3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价:体重下降2%~3%为不显著;体重下降3%~5%为显著;体重下降5%为非常显著。

3.在6个月时间达到5%~15%的体重下降;重度肥胖(如BMI35kg/m2)可能需要更多(20%或以上)的体重减轻。

必要时处方减肥药

中国唯一批准减肥药:奥利司他。

使用减肥药后,应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最初3个月应至少每月评估一次。

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九大真相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激增,而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与爱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四大世界性医学社会问题。曾有人将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称为“死亡四重奏”,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已将肥胖列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在初级护理中很难控制。现在就来看看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害性,并了解一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如何才能成功减肥。

目前肥胖已被看作是危害健康和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现代化、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我国肥胖队伍迅速扩大,2型糖尿病人群也随之壮大。因此,要想控制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解决肥胖问题势在必行。

事实一: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超重或肥胖。

美国研究发现超过75%的糖尿病患者体重都超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身高体重指数(BMI)在25.0~29.9为超重,≥30为肥胖,并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在年提出亚洲成年人BMI在23.0~24.9为超重,≥25为肥胖。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则将“24”定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28”定为肥胖的界限。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努力将体重减轻5%~10%,就可以在改善血糖、血脂等方面收到确切的益处。

事实二:中心性肥胖是代谢综合征中的关键元素,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

中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它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指标之一。肥胖会伴随着胰岛素受体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长期下去将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它还是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够降低心血管风险。

事实三: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腰围来检测中心性肥胖。

鉴于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风险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经常测量腰围。腰围测量操作简单,能够独立于BMI之外很好地预测糖尿病,而且是比腰臀比(WHR)更好的中心性肥胖判定指标。美国将男性腰围超过厘米或女性腰围超过88厘米作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显著风险指标,而我国则将男性腰围≥85厘米或女性腰围≥80厘米定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专家建议,进行2型糖尿病评估时,应同时测量BMI和腰围。

事实四:减少肥胖将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

研究显示,BMI平均为29.9的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是BMI平均为20.1妇女的11.2倍,而肥胖男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男性要高出5倍多。研究还发现BMI与糖尿病之间的这种关系存在连续性,而且与家族史无关。即便是BMI在23~23.9之间的妇女糖尿病发生风险仍是BMI<22妇女的3.6倍。通过控制体重,我们可以预防一部分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如果能够成功减肥,这将是成本效益很好的一种预防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纯通过控制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很难获得体重减轻。

事实五:体重减轻5%就可以对改善糖尿病产生实质性影响。

人们不需要减掉大量体重就可以收到实质性的健康益处。体重减轻10%可以降低:

  · 30%~40%糖尿病相关死亡

  · 30%~50%空腹血糖

  · 15%糖化血红蛋白(A1C)

  · 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30%甘油三酯

此外,体重减轻10%可以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升高8%。研究发现,体重即便只减轻5%也可以产生显著的长期益处,如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等。

事实六:糖尿病史较长的患者可以和新近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一样,从体重减轻中受益。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对新近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强调减轻体重的好处,其实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同样需要控制体重。研究显示,糖尿病史很长的患者在接受减肥计划后,可以获得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同样的体重减轻和血糖改善。

事实七: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

口服降糖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会引起体重增加并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更为困难。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后体重一般会增加2~4千克。因此,目前认为无论体重是否超标,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刚开始时都应首选二甲双胍。

事实八:饮食计划需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量身制定来减轻体重。

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需要控制饮食,尤其是减少脂肪摄入。但除了控制饮食的“量”,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饮食的“质”,也就是食物种类。糖尿病患者应该采取健康的平衡饮食,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饮食习惯和其他生活因素,做到饮食计划的个体化。为此,糖尿病患者可以请营养师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制定饮食计划,从而保证可以很好地去执行。

事实九:应鼓励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进行运动的频率越高,就越能够保护自己远离糖尿病。但要获得这种保护作用,运动持续的时间必须超过一年,目前已有的证据显示,至少需要4年。对于有久坐习惯的患者,首先要做的是能够每周进行几次30分钟强度较低的运动锻炼。调动起运动兴趣之后,就要争取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更高强度的运动。总体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要做到每两天或每三天进行一次运动锻炼来保持运动对血糖控制的改善作用。最好的运动方法是将运动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如散步、爬楼和做家务。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虽然减轻体重很困难,但体重即便仅减轻5%也会带来显著益处,所以绝对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

糖友如何保持既有的减肥成果

肥胖的糖友需要减肥,这是帮助控制血糖平稳的好办法。但很多糖友在减肥后,又经历了反弹的噩梦。于是,慢慢的走上了越减越肥的不归路。如何能维持减肥的成果,远离反弹,是很多肥胖糖友迫切想要知道的。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反问一句,你是怎么减的肥?

其实目前减肥的方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节食减肥、运动减肥、药物减肥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减肥。这里面最难做到的是改变生活方式,因为改变生活方式意味着糖友们要和自己之前的那些不良习惯告别。而且改变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含了节食和运动。所以很多人更愿意通过简单的运动或节食甚至寄希望于吃药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节食减肥?不推荐!

由于进食后血糖肯定会升高,那么减少进食量会使血糖升高的不那么快速,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糖友造成了血糖控制平稳的假象。所以很多肥胖的糖友,喜欢通过节食减肥来达到既减肥又控制血糖的目的。

但节食减肥并非只是少吃食物就可以的。盲目的节食不仅无法减肥,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造成脱水、严重的营养不良等问题。并且由于进食量不足导致的低血糖,对身体的损害,比高血糖还要严重。所以,我并不推荐糖友们一味的通过少吃食物来达到减肥、控制血糖的目的。

运动减肥?也有缺点!

看起来更健康的运动减肥,其实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不容易坚持。尤其是不控制饮食,仅靠高强度的运动方式来达到控制体重的做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首先,在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状态下,糖友们很难维持高强度的运动方式。另外运动量的减少可以很快从高强度降低到低强度甚至是没有运动,但食量却不能很快的减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员,在运动生涯结束之后,完美的身型也随之消失了。

而且减肥三分在运动,七分在饮食,就算是保持完美身材的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他们的饮食搭配也是有一定原则的,否则,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根本无法增长肌肉、减少脂肪,运动减肥的效果也就无法体现了。

药物减肥?别私自尝试!

在有适应症的情况下,糖友们确实是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减肥的,但糖友们要知道减肥药物都有副作用,常见的中枢性减肥药物,除了具有降低食欲的作用以外,可能还存在损害心脏瓣膜等副作用,而非中枢性减肥药物,虽然会减少脂肪的吸收,但很可能会导致腹泻,大便细软,甚至会影响到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所以药物减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之后,由医生全程监控,合理应用药物。千万不要在药店随意购买减重药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糖友们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也只是减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就算应用药物减肥,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还是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

改变生活方式?十分可行!

这么说来,减肥的时候,最难做到的改变生活方式,其实才是这几种减肥方式中,比较容易坚持和可以保证效果的。那么什么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减肥方法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饮食方式:适当的节食,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证粗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保证每天都吃早饭,每顿饭都吃主食。当然,如果糖友们想要更全面细致的控制饮食,可以到内分泌科来寻求专业的帮助。

其次糖友还要进行适当的锻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群每天至少做1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天走步,每周进行5天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时间达到分钟。做到这些还不算,糖友最好能保证每个小时都起来活动一下,如果可以,增加户外运动也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哦。

最后定期监测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都是帮助减肥计划完美实施的手段。

如果糖友们可以做到这些,并坚持下来,当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新的生活习惯之后,糖友们的血糖不仅会更加平稳,体重也肯定会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反弹也就不太可能出现了。

来源优医帮、糖尿病天地

专家简介:

史丽,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河北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年8月在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医院参加河北省医学会青年医师岗位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医院交给的“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院工作;年荣获河北省委宣传部“三下乡”工作先进个人;.9-.9以较优异的医院内分泌科并圆满完成一年进修学习,内分泌科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年套评副教授。年9月至今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科研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8篇。获得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目前主持河北省卫健委科研课题1项。读博期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R-和miR-上调诱导神经突触可塑性下降参与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的研究的大部分实验内容。专业擅长:肥胖症、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每周六上午,每周五上午减重门诊。联系手机: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b/144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