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肾病医院 > 慢性肾脏病 > 糖尿病友这样做运动才能降糖
当前位置: 肾病医院 > 慢性肾脏病 > 糖尿病友这样做运动才能降糖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请您一定遵医嘱,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这类运动能降低47%的死亡率//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都说运动有益健康,
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
曾发布一项关于运动的研究,
最佳运动是——
挥拍类球类运动!!!
这篇涉及万人的研究,一共识别出75种运动,为了方便统计,他们将这些运动分为团队运动、骑单车、有氧或者体操运动、跑步或慢跑、娱乐运动或其他、冬季项目或泳池类、散步、其他共8大类。分析了不同的运动对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得出这一结论。
不仅发现了最佳运动,
每次锻炼的时间也有讲究,
锻炼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
最佳的时长是——
在45-60分钟之间!
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会减弱,大于60分钟不仅没有更高收益,还容易产生负效应。
在频次上,一周3-5天,每天1次收益最高。所有运动中只有散步的频次可以稍高一点,最多一周6次。
为什么挥拍运动是最佳运动?挥拍运动,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头与肱三头肌,有效增强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协调,特别是腿部肌肉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同时,促进大脑快速紧张思考,有健脑功能;也能让眼睛进行调节运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柳叶刀》研究称:包括羽毛球、网球等挥拍运动,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指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排名第二的游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有氧运动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
因此,挥拍类的球类运动是精神和身体健康都受益最高的运动。
每个年龄的黄金运动
其实,
运动就是一种“处方”,
有了最佳运动,
不同年龄段也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1-7岁游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期,游泳不仅能调节心肺功能,还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8-25岁球类运动这个年龄段,球类运动能提升反应速度、心肺耐力,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发育。
10岁左右的孩子可多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锻炼身体灵活性;稍大一点后,可多参与篮球、排球等竞技性运动。
26-45岁爬山、慢跑这个阶段的人处于生活、事业的爬坡关键期,压力较大,容易诱发慢性病。爬山和慢跑既能改善心肺耐力,加速新陈代谢,还能缓解压力。
但是,肥胖者和关节不好的人不建议经常爬山。
46-65岁健步走、力量锻炼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应以安全、简便、能稳定肌肉群为主。健步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
65岁以后弓步练习此年龄段处于身体衰退期,肌肉加速退化,走路容易跌倒,建议多做稳定性练习,如仰卧举腿,弓步等。此运动应由较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
针对特殊人群,
身体状况要作为选择一个参考标准,
有慢性病的人不妨这样选择运动。
1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应选择小量和中等量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能在初期会导致血压轻微升高,但长期坚持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还能通过改善情绪降低血压。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游泳、骑车、健身舞等。
2糖尿病
糖尿病结合柔韧性、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的运动方式,能更好的控制血糖。运动时,不妨先做拉伸运动,抻抻腿、扭扭胯,既能增加全身的柔韧性,也为之后的较大运动量做准备;
推荐运动: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有氧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最后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等。
3心脏病
一般来说,最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是步行,最好走平路,不要爬楼梯。刚开始每周运动5天,每天两次,逐渐增加至每天都运动。
运动时可通过心率估算运动强度是否合适。一般而言,年轻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次1分钟,老年人为次1分钟,可达到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
糖尿病友这样做运动才能降糖!糖尿病运动口诀记住:一、三、五、七、九。
“一”代表:餐后1小时运动;
“三”代表:运动30分钟;
“五”代表:每周至少活动5次;
“七”代表: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年龄;
“九”代表:运动要长久,持之以恒。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有效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糖。
只要将上面的口诀劳记于心并持之以恒,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力的问题了!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每天运动的时间段、餐前/餐后运动起始时间,一次运动方案总的运动时间,运动方案中各项内容的执行时间(如运动的组、次、间歇时间等),这些时间的变化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什么时间可以运动?
一般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
此时运动可提高血糖向肌肉组织转移的速度和肌肉吸收利用血糖的能力,血糖会随运动的进行而明显降低。通俗讲是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看看哪段时间血糖高,然后把运动集中在那段时间进行。
提醒建议:利用动态血糖检测仪测定三餐后的血糖峰值曲线,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来确定餐后运动的最佳时间。糖友不能在饱餐后即可开始运动,也不能在饥饿或空腹状态下运动。
运动多长时间
糖友可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每次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0.5-2小时之间,可灵活调整。运动3小时以上,血糖可低至2.5mmol/L,这是很危险的。
运动强度
建议糖友选择中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运动感受是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才能使葡萄糖的利用增加,降低血糖。判断该运动是否中强度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方式:
运动中的脉率(次/分钟)=-自己的年龄
最为适宜的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运动频率
建议糖友坚持运动,定时定量运动,运动频率理想为(1、3、5):
即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没参加过运动的糖友,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以后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小于5次,这样的运动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观察运动后的血糖变化,如果运动后有头晕、脸色发白、疲劳感较强等情况,需要对运动后的血糖进行测定和观察,必要时可进食纠正,如果在运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每次运动后血糖都会降低,可降低运动强度,也可尝试与医生沟通减少药物剂量。
运动持之以恒
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研究证实,长期的规律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内脏脂肪堆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调节异常血脂谱,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减少死亡率。
也有人问,那运动能降低多少血糖,这个目前还有没科学的计算,因此,暂时给不了参考的数据,但我们可以来了解运动1小时可以消耗多少克熟米饭的能量。
运动1小时可以消耗多少克熟米饭?
一个表来告诉您!
说明:以上能量消耗按体重为60公斤的人为例而计算的,因此,每个人消耗的能量以个人实际体重为准。
来源骨质疏松小助手、糖尿病之敌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请您一定遵医嘱,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这类运动能降低47%的死亡率//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都说运动有益健康,
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
曾发布一项关于运动的研究,
最佳运动是——
挥拍类球类运动!!!
这篇涉及万人的研究,一共识别出75种运动,为了方便统计,他们将这些运动分为团队运动、骑单车、有氧或者体操运动、跑步或慢跑、娱乐运动或其他、冬季项目或泳池类、散步、其他共8大类。分析了不同的运动对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得出这一结论。
不仅发现了最佳运动,
每次锻炼的时间也有讲究,
锻炼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
最佳的时长是——
在45-60分钟之间!
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锻炼的最佳时长在45-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会减弱,大于60分钟不仅没有更高收益,还容易产生负效应。
在频次上,一周3-5天,每天1次收益最高。所有运动中只有散步的频次可以稍高一点,最多一周6次。
为什么挥拍运动是最佳运动?挥拍运动,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头与肱三头肌,有效增强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协调,特别是腿部肌肉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同时,促进大脑快速紧张思考,有健脑功能;也能让眼睛进行调节运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
《柳叶刀》研究称:包括羽毛球、网球等挥拍运动,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指所有死因的死亡率),排名第二的游泳能降低28%的全因死亡率,第三名有氧运动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率。
因此,挥拍类的球类运动是精神和身体健康都受益最高的运动。
每个年龄的黄金运动
其实,
运动就是一种“处方”,
有了最佳运动,
不同年龄段也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1-7岁游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期,游泳不仅能调节心肺功能,还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8-25岁球类运动这个年龄段,球类运动能提升反应速度、心肺耐力,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发育。
10岁左右的孩子可多练习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锻炼身体灵活性;稍大一点后,可多参与篮球、排球等竞技性运动。
26-45岁爬山、慢跑这个阶段的人处于生活、事业的爬坡关键期,压力较大,容易诱发慢性病。爬山和慢跑既能改善心肺耐力,加速新陈代谢,还能缓解压力。
但是,肥胖者和关节不好的人不建议经常爬山。
46-65岁健步走、力量锻炼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应以安全、简便、能稳定肌肉群为主。健步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
65岁以后弓步练习此年龄段处于身体衰退期,肌肉加速退化,走路容易跌倒,建议多做稳定性练习,如仰卧举腿,弓步等。此运动应由较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
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
针对特殊人群,
身体状况要作为选择一个参考标准,
有慢性病的人不妨这样选择运动。
1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应选择小量和中等量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能在初期会导致血压轻微升高,但长期坚持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还能通过改善情绪降低血压。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游泳、骑车、健身舞等。
2糖尿病
糖尿病结合柔韧性、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的运动方式,能更好的控制血糖。运动时,不妨先做拉伸运动,抻抻腿、扭扭胯,既能增加全身的柔韧性,也为之后的较大运动量做准备;
推荐运动: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有氧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最后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等。
3心脏病
一般来说,最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是步行,最好走平路,不要爬楼梯。刚开始每周运动5天,每天两次,逐渐增加至每天都运动。
运动时可通过心率估算运动强度是否合适。一般而言,年轻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次1分钟,老年人为次1分钟,可达到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
糖尿病友这样做运动才能降糖!糖尿病运动口诀记住:一、三、五、七、九。
“一”代表:餐后1小时运动;
“三”代表:运动30分钟;
“五”代表:每周至少活动5次;
“七”代表: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年龄;
“九”代表:运动要长久,持之以恒。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有效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糖。
只要将上面的口诀劳记于心并持之以恒,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力的问题了!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每天运动的时间段、餐前/餐后运动起始时间,一次运动方案总的运动时间,运动方案中各项内容的执行时间(如运动的组、次、间歇时间等),这些时间的变化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什么时间可以运动?
一般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
此时运动可提高血糖向肌肉组织转移的速度和肌肉吸收利用血糖的能力,血糖会随运动的进行而明显降低。通俗讲是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看看哪段时间血糖高,然后把运动集中在那段时间进行。
提醒建议:利用动态血糖检测仪测定三餐后的血糖峰值曲线,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来确定餐后运动的最佳时间。糖友不能在饱餐后即可开始运动,也不能在饥饿或空腹状态下运动。
运动多长时间
糖友可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每次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0.5-2小时之间,可灵活调整。运动3小时以上,血糖可低至2.5mmol/L,这是很危险的。
运动强度
建议糖友选择中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运动感受是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才能使葡萄糖的利用增加,降低血糖。判断该运动是否中强度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方式:
运动中的脉率(次/分钟)=-自己的年龄
最为适宜的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运动频率
建议糖友坚持运动,定时定量运动,运动频率理想为(1、3、5):
即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没参加过运动的糖友,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以后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小于5次,这样的运动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运动后的注意事项:观察运动后的血糖变化,如果运动后有头晕、脸色发白、疲劳感较强等情况,需要对运动后的血糖进行测定和观察,必要时可进食纠正,如果在运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每次运动后血糖都会降低,可降低运动强度,也可尝试与医生沟通减少药物剂量。
运动持之以恒
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研究证实,长期的规律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内脏脂肪堆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调节异常血脂谱,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减少死亡率。
也有人问,那运动能降低多少血糖,这个目前还有没科学的计算,因此,暂时给不了参考的数据,但我们可以来了解运动1小时可以消耗多少克熟米饭的能量。
运动1小时可以消耗多少克熟米饭?
一个表来告诉您!
说明:以上能量消耗按体重为60公斤的人为例而计算的,因此,每个人消耗的能量以个人实际体重为准。
来源骨质疏松小助手、糖尿病之敌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b/1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