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鞠洁院长——几乎一半新发透析患者透析前未接受过纠正贫血治疗,已接受治疗的另一半患者也存在达标率低和依从性差的问题…
鞠洁
医院院长肾内科主任
从事肾脏病临床及科研工作近20年,在肾病专科有着很高的造诣,熟练掌握肾脏病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对肾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疑难和危重病人抢救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调查显示: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成年人群的10.8%,患者人数为1.2亿。然而,威胁不只这些,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贫血带来的危害也远远超乎人们想象。
“在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贫血不仅引起乏力、心慌、体力下降等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通过多种机制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医院鞠洁院长说。
而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肾功能减退,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贫血的程度逐渐加重。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堪重负的透析
鞠洁表示:透析,是治疗肾病的常见手段。中国有万-万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但一个数字却让人有点震惊,即98.2%透析患者合并贫血,即有贫血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肾脏病中,即使早中期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也很高,且血红蛋白水平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渐下降,非透析患者合并贫血率更是达到了52.1%。
大量的研究证明,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贫血除了会加速肾脏病进展,也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发展,众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并非死于肾脏本身功能衰竭,而是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另一个危害也不容小觑。“贫血还会增加慢性肾病患者进入透析风险,贫血与透析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显著相关。”鞠洁继续说到。
鞠洁认为,终末期肾病防治工作重点还是预防。“面对慢性肾脏病快速增长的挑战,应高度重视贫血治疗,积极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减少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风险。”
治疗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流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未来10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为例,其中大约有20%-40%的患者在8-12年后出现明显肾脏损害,以此可以预见由糖尿病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比例将快速增加。
“这类患者不仅肾脏功能损害速度更快,贫血出现更早更严重,其合并的心血管病变更严重,死亡率更高,对药物治疗纠正贫血的反应也较差。”鞠洁说。
威胁如此巨大,在鞠洁看来,在慢性肾脏病早期有效控制贫血,对于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病变风险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医院在山东地区进行的多中心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贫血状况调查之中发现,慢性肾病1-5期非透析患者贫血的知晓率较低,而贫血患者治疗率仅为三分之一。
“几乎一半中国新发透析患者透析前未接受过纠正贫血治疗,在华东地区乡村透析患者贫血更为严重。已接受治疗的另一半患者也存在达标率低和依从性差的问题。”鞠洁说。
口服药物研究亟待推进
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是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年由美国首次合成,为慢性肾病贫血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国内的治疗结果却有点不尽如人意。年全国血液透析登记数据报告显示,使用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血透患者平均血红蛋白(Hb)水平为91.1g/L,治疗达标(Hb≥g/L)患者比例仅为21.3%。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开始时间过晚,贫血程度大多相当严重。”鞠洁说,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和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针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的问题,无法改善铁吸收和利用,而且具有高血压、透析通路血栓形成和卒中等心不良反应。
因此,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药物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鞠洁透露,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药物正在国内和国外同步研发中。该药物基于全新的药理学机理研发而成,通过多个途径高效促进红细胞生成。
相对于仿制药,推进创新药物研究可降低对国外新药的依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在美国已经开始做第三期了,我们也做完了前两期,希望能够加快审批,尽快开始第三期的相关实验。”鞠洁说。
赞赏
长按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b/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