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聊聊糖尿病常用的检查项目
一、C-肽测定:C-肽又称连接肽,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前体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所以测定血中的C-肽也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同时,由于C-太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直接检测C-肽浓度,可以避免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更好地判断患者胰岛胰岛β细胞的功能。
正常人空腹C-肽水平为0.32±0.14纳摩尔/升,正常人做葡萄糖耐量时C-肽在30~60分钟时出现高峰,是基础值(空腹值),的5~6倍。1型糖尿病C-肽减少或测不出。2型糖尿病在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服糖后高峰延迟或呈高反应。
二、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胰岛素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抗体(AIAb)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临床上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主要的目的是用于糖尿病的分型,由于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上述抗体:
⑴、1型糖尿病:
①、70~80%的1型糖尿病患者ICA阳性。
②、90%的1型糖尿病患者GAD-Ab阳性,诊断1型糖尿病价值较高
③、50~70%的1型糖尿病患者AIAb阳性。
ICA、GAD-Ab、AIAb三者均为阳性可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
⑵、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0%自身抗体阳性,因此,临床分型时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
三、尿糖:尿糖就是尿液中检测到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非常少,一般的方法检查不出来,因此正常人尿糖为阴性。当血糖浓度>~mg/dl(8.8~10mmol/L)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尿中糖的含量就会增高,尿糖检测为阳性。
一般认为尿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所致,但很多情况下如:大量进食后或静脉注射葡萄糖血糖增高,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尿糖可以阳性,还有很对疾病如: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发生应激反应尿糖阳性,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妊娠、哺乳期等尿糖都可以出现阳性,因此尿糖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由于尿糖化验简单又经济,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筛查和观察病情变化的指标。
四、尿酮:酮体是脂肪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正常人产生的酮体很快被作为能量利用,血中含量极微,尿中酮体(以丙酮计)约为50毫克/24小时,定性实验为阴性。糖尿病时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糖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分解增加以满足人体能量的需要,酮体产生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酮体积蓄增多,尿酮体定性试验为阳性。糖尿病患者尿酮体阳性,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医院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治疗,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危及身体健康!
五、尿蛋白:正常人24小时尿白蛋白小于20毫克尿蛋白定性实验阴性。当24小时尿白蛋白在30~毫克时即为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尿白蛋白超过毫克时,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就提示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此时尿蛋白定性实验仍为阴性,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逐渐发展为显性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此时糖尿病肾病已不是早期了!肾功能将进行性下降,必须积极进行治疗。
六、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长期存在的高血糖能导致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进而使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对眼部病变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七、血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30~80%,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30%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80mmHg以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要控制在/70mmHg以下。
八、友情提醒:一般来说,身体肥胖、喜欢高热量饮食、久坐少动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该定期检查血糖。即使没有上述因素,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该定期检查血糖。如果发现空腹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表明机体对血糖的代谢能力开始下降,医院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如果OGTT正常,建议您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减肥控制体重、限制高热量饮食、加强运动等。同时定期(半年~1年)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如果OGTT提示已经有糖耐量减低,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的生活干预,如饮食结构的调整,适当加强体育运动,必要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干预延缓或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常用的检查项目先介绍到这里。(续完)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白癜风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