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慢性肾病发病率达11%,慢性肾病有何危害?怎样有的放矢加以预防?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这样的病人,也正在逐步认识到这个病的重要性和早期治疗价值。这里说几个相关的问题给大家了解下:
第一:慢性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有哪些?尿毒症与慢性肾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慢性肾病是中国重大慢性疾病,近十几年来,我国一直将慢性肾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来看待。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人群,是慢性肾病的好发人群。
慢性肾病根据病情发展,一般共分为五期,其中,“肾小球滤过率”(GFR)是重要的判断指标。GFR90(ml/min)属于第一期,GFR处于60-89间属于第二期,GFR处于30-59间属于第三期,GFR处于15-29间属于第四期,GFR15属于第五期。第五期又被称为尿毒症(需要透析或已经透析的患者)。临床发现,尿毒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甚至低于心脏衰竭、肝脏衰竭患者。论及原因大致有二,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透析技术欠缺规范。
第二:我国慢性肾病发病有何自身特点?致病原因又有哪些?
IgA肾病是我国发病的最大特点,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中,40%至50%属于IgA肾病。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临床需要通过肾穿刺才能最终诊断。
相比其他肾病,IgA肾病有其很明显的特征,致病原因也有不同。首先,症状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直至体检发现血尿、蛋白尿才被诊断;有的则刚发病就症状严重;其次,病毒感染致病较多。一些患者初始症状为咽炎、扁桃体发炎、拉肚子,发热一至两天后,病毒感染扩散至肾脏,由此发病;再者,因体内免疫功能失调所致。体内免疫力下降,IgA分子乘虚而入,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疾病。
第三:慢性肾病的发展一般需要多少年?如何才能实现早期发现?
一如许多其他慢性疾病,慢性肾病也有发展过程,一般这个过程需要20余年。也就是说,患者20-30岁得病,直至50-60岁才会真正表现出来,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正因如此,慢性肾病的高发年龄是50-60岁,不过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病的年轻化趋势正愈加明显。
早期发现慢性肾病并不难,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即可,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进行肾脏B超来进一步诊断。这里要提醒,一些患者检查发现尿液里存在红细胞,就紧张得不得了,四处求医问诊,中药西药都吃,最后本来不是大病,反倒吃出了慢性肾病。我们强调,预防慢性肾病,不乱吃药是很关键的一条。如果尿液检查有异样,科学的做法是明确诊断、对症下药,乱吃补肾药只可能弄巧成拙。
第四:那么对普通人群来说,生活中哪些细节需要格外注意,方可远离慢性肾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平日饮食要讲求清淡,多加锻炼、定时起居,增强自身抵抗力。冬天时节,最好避免前往人多拥挤场所,以免染上感冒。刚才说到,扁桃体炎等感染,存在诱发IgA肾病的风险,减少感冒几率,就可降低染病几率。
希望“肾脏有残疾”的人群能回归社会、勇敢面对病魔
长按识别我们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ios开发治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