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医院

高血压性肾病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肾病和肾性高血压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肾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性肾病,许多人认为这两种说法是相同的病症,其实它们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高血压性肾病指长期高血压造成的肾衰竭,又称肾硬化症,通常发生于年岁较高的老年患者,本身有多年高血压病史,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甚至阻塞。肾血管一旦阻塞或硬化,肾血流量相对减少,于是肾功能下降。

由肾脏疾病所致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在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中最常见。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有肾小球肾炎路感染(女性多见)、多囊肾、马蹄肾、肾动脉狭窄、糖尿病肾病、肾肿瘤等。

通过以上对两种病症的描述,大家可能已经明白,对于肾脏而言,我们可以看到高血压性肾病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肾功能损害,而肾性高血压是功能损害后导致的高血压,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一个是被动受伤,一个是自己受伤后导致的高血压症状。

用于高血压性肾病的抗高血压药物,应以降低血管阻力及能最有效地保护肾脏为目的。主要药物有如下几类。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通过降低系统高血压,且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大于扩张人球小动脉作用,间接或直接有效地降低肾小球内高压,阻断血管紧张素的肾损害作用(改变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增加大孔物质通透性作用及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等),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肾损害进展。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

除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疗效外,其优点为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故无刺激性咳嗽的副作用。在肾脏局部作用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不同点在于:扩张出、人球小动脉强度的差异不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明显,故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后,肌酐升高较少见;储钾作用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轻,发生高钾血症较少。

3、钙拮抗药

钙拮抗药的肾脏保护作用尚有争议,但钙拮抗药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如能将血压控制达目标值,使肾小球内压降低,即达到了有效保护肾脏的目的。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

老年人除按照阶梯方案治疗外,巯甲丙脯酸在治疗中具有特殊意义。巯甲丙脯酸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使血管紧张素I(小动脉收缩作用较弱)不能或减少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小动脉收缩作用因此具有降压作用。一般用量25?50毫克,每日2次。个别病例有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告,多发生于健康较差的患者,只要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此药较安全,具有较理想的抗肾性高血压作用。除巯甲丙脯酸外,抑制肾素活性的药物可乐定、甲基多巴及利尿剂也适用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肾脏平时负责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一旦功能受损,水分及电解质失衡,血容量增加,加上肾素分泌上升,血管收缩,血压愈加偏高,对肾脏的伤害更甚,高血压和肾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加重疾病的发展。高血压的哪些事(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白癜风哪里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22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