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医院

养生夏季,中医养生少不了张丽娟


张丽娟夏季,中医养生少不了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中医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经历代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保健防病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非常繁多,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和学科,简单的说,中医养生可以分为四季养生,就是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养生方式,像

春天多干燥,就应该养肝;

夏天预防中暑,应该补脾;

秋天应该注意保湿,以防止伤肺;

冬天应该注意养肾等。

中医养生性别的不同,养生的方式也不一样,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很大,男性养生重在补气,女性养生重在补阴。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夏季中医养生。夏季,万物繁茂,昼长夜短,酷暑炎热。这时,人体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燥热起来。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地阴阳四时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终而复始的由来,也是万物生死的根本。四时气候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变化规律。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调养精神,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与外在的环境变化得到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那么夏季养生从何做起呢?1、精神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这就是人体与夏季相适应,保养“夏长”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季就要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气”的力量就少了,到了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2、起居调养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入,有空调的房间,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3、饮食调养护心食物夏天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护心瓜果以下四种夏日常见护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症。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每日午、晚饭后食用两个。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渐变黄红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4、运动调养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5、防病保健(1)预防暑热伤人“汗为心之液’,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出汗较多,气随汗泄,容易“中暑”,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甚至昏厥。所以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要多饮水,每日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绿豆汤、淡茶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促进血液循环和肝脏代谢。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可以用西洋参泡水饮用,以益心气,养心阴。(2)“冬病夏治”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等。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zl/124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