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每天2分钟重温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点击查看:第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第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主之。
这个方子就是麻黄汤越婢汤合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是麻黄汤,越婢汤是甘草、生姜、大枣、石膏、麻黄。
越婢汤是金匮的方剂,治风水,就是人有水气,水气者就是浮肿,同时有外感,古人叫风水,风水也是风邪。越婢汤的主治是身热不断汗出。
越婢汤应该不断汗出,由于这个病又有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表实无汗,由于表实无汗而汗不得出,越婢汤是治热的,你看它是大量用石膏,他就有里热,所以身热不断汗出。由于这个表实,汗不得出,热不得外越,所以这个人特别发烦而且躁,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大青龙汤证,搁个太阳中风,那么他这个证候,确实是一个麻黄汤证,但麻黄汤证又不说无汗,他写个”不汗出“,又多个”烦躁“,这个”烦躁“是石膏证。
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问题,中风与伤寒就主要是一个汗出汗不出,出了汗,脉也不浮紧了,身上疼痛也轻了。要是不汗出呢?不但脉紧,而且身上必疼痛。
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关键就在一个汗出一个不汗出。要是一个麻黄汤证,只是无汗他不烦躁,烦躁就是里头有热。
他这一段为有别于麻黄汤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还是无汗,这个不是麻黄汤证嘛,用麻黄汤就错了,所以他在这个无汗与不汗出,在文字上有所区别,搁个太阳中风,这里头的语义相当地深沉。一方面告诉你分析方剂,越婢汤就是治风的,可是越婢汤汗出,麻黄汤表实无汗,所以这个汗他叫不汗出,汗不得出,而且还发烦躁,热不得外越,往上攻冲头脑就发烦躁,他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不是真正中风,你看他后头就说了,他也怕你误会到中风,“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脉浮微弱,那是真正的中风证,咱们头前讲的中风,阳浮而阴弱嘛,脉浮于外而弱于内,汗出。
真正的中风病用这个可不行,他怕你真认为是中风证,用大青龙汤那就不对了,千万不能给吃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一吃大汗亡阳,津液不达于四末,手脚就要凉了,而且“筋惕肉瞤“,肉也跳。
津液丧失,肌肉发痉挛,肉瞤筋惕也是这种情形,它不是拘挛,它是肉跳,也是肌肉当时营养失调。“此为逆也”,这是治疗的错误。
它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就是应该汗出而不汗出的这么一种里热、表不解的病。证像麻黄汤证,烦躁是石膏证,所以与麻黄汤证是不一样的,与桂枝汤证更不一样,不要因为中风两个字,而当成中风证,来用大青龙汤,那不行了。
大青龙汤发汗最厉害,你看看这个用量就知道了,麻黄是六两,一剂是三付,古人开的一剂是三付药,六两就是六钱了,我们现在用六钱,麻黄够重的了,同时麻黄配合桂枝,是发大汗的,又加上杏仁、生姜,这都容易发大汗。但是有石膏,清里热,石膏阻碍麻黄发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是不发汗,但是麻黄大用,要出大汗了,麻黄轻用反倒不出汗,非大量用不可。
这个方剂也是个挺好的方剂,我们在临床上也常多用,尤其治这种肾炎的水肿。肾炎水肿一般都用越婢加术汤,有的时候有大青龙汤证。这个方子呢,不要轻易地用六钱。我就遇到这么一个人,我也听人讲的,我也没看到,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想起来吃大青龙汤来了,吃了就是大汗亡阳,吃死了,这个出汗出得厉害。
推荐:一位中医励志哥对经方治疗肾病的感悟
推荐:学中医必须要掌握的辛温解表第一方
赞赏
长按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