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转眼纳入定点已经接近30天,这些素称“温柔一刀”医院价格体系和运营机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兵分数路进行了探访。
观察动机:本月初,市人力社保局公布了第21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这次医保定点扩容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增加了73医院(即所谓医院),这是近年来北京首医院“成批”纳入定点医保序列。
医院加入医保后将推“双轨制”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医院现有医院。一位产妇刘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说:“医院生产时,顺产套餐加上产检一共要3万块钱,医院的10倍。”医院,自然分娩整套下来费用5万。如果是剖宫产,费用升至6.5万元。
虽然价格普遍偏高,但是北青报记者发现,医院也都非常愿意借着“加入医保定点”的由头改变“宰人”形象。医院就明确表示,在纳入定点后,对于医保病人将按政府统一定价走费用,而对于非医保病人,则按现有价格体系缴费。也就是说,加入定点医保后,医院要走“价格双轨制”。
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告诉北青报记者,医院将在10医院的对接工作,包括网络对接、医疗价格调整等。她说,医院药品、服务医院与国家统一定价,在完成医保定点对接工作之后,医院的价格将实行双重标准,持有医疗卡的患者享受药品的国家统一定价,而没有医疗卡的患者仍然沿用现在的价格。
医院,一位丁姓医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医院之后,部分药品价格会轻微下调,但不纳入医保的不会调整,像类似对听力有改善效果、现价元的针剂仍会保持不变。
定点“准备期”内医院价格开始“跳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医院在拿到定点“执照”——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之后,才真正能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据了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医院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系统的改造,对于纳入定点的时间节点各有不同:有的将在9月底,有的说10月份,也有的推到了11月份。
尽管医院并没有正式拿到医保“执照”,但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发现,部分医院为了聚拢人气、吸引病人,采取了一些准医保报销政策,也就是说,在药价或医事服务费方面已经开始采取了一些实际举措。
医院在听北青报记者咨询其纳入定点一事,马上表示医保系统还没有装上,走不了医保,但只要是北京医保,可以拿着医保卡登记卡号,即可减免一部分费用,“整体下来,自费的部分跟你报销下来所需花费的钱差不太多。有些检查,医院检查也是报销不了的,所以来我们这儿是一样的。”
医院则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1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