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艇长的传奇故事
张前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美丽的蓬莱阁畔,有这么一位老艇长。他扎根海岛、献身海防;他以艇为家,驰骋海疆。这位老艇长就是原内长山要塞区船运大队水陆两栖侦察队队长刘京元。老艇长,临沂沂水人,年12月入伍,与小说《水浒》中的“黑旋风”李逵是同乡,也是一位身材魁梧、性格豪爽的山东大汉。老艇长扎根船艇,奉献海岛21载,历任机电班长、副艇长、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等职务,是一位响当当的老艇长。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波峰浪谷中铸就铁血丹心老艇长入伍所在的内长山要塞区船运大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常年往返海岛,战风斗浪,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苦中不言苦、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的“老海岛”、“老船艇”典型。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身边典型影响,老艇长茁壮成长了起来。危急时刻见作为。年2月22日,正在大钦岛担负值班任务的船,接到大队值班室紧急出航命令,由旅顺开往龙口的“辽旅渡7”客货滚装船在砣矶岛海域遇险,船体严重向左倾斜,机舱进水,船上80多名乘客生命危在旦夕,时任船机电班长的老艇长,随船火速前往营救。当天海上阵风9级,3米多高的巨浪犹如咆哮的巨兽扑向船艇,老艇长他们在波峰浪谷中经过一个小时的全速航行,到达出事海域。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遇险船体已大半沉没,一部分群众乘坐救生筏在风浪中飘荡,还有40多名乘客和工作人员身穿救生衣站在露出水面的船体右舷护舷管上。由于风浪太大,再加上遇险船严重倾斜,并继续下沉,船无法靠近。老艇长和战友们用缆绳、钩杆等工具将救生筏里的16名遇险群众一个一个拉上船。当他们准备下一波次救援时,一个巨浪袭来使“辽旅渡7”迅速下沉,船上剩余的40多人中有些被海浪打到海里,还有一些选择了跳海等待营救,老艇长他们看到落水群众在肆虐的巨浪中痛苦挣扎,心急如焚,当时天也渐黑下来,海面能见度很差,给搜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他们克服高度晕船、刺骨寒冷、体力透支等生理极限,用探照灯扫描海区,逐个目标进行搜救,选择在上风方向投掷撇缆绳,待遇险人员拉近后,利用钩杆、粗缆绳扣环把人员营救上船。在救最后一名妇女时,由于在摄氏2度的海水中浸泡时间太长,她的手脚已经被冻僵,怎么也抓不住递给她的缆绳套。情急之下,老艇长就把腿卡压在船舷扶栏上,让其他战友抓住他的双腿,冒着被巨浪卷入海里的危险,上身全部探向海里,利用船艇摇摆的瞬间,双手死死抓住落水妇女,拼力将她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老艇长和战友们总共救起了27名遇险群众。救援结束后,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先后发来了感谢信和慰问信,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领导专程慰问了他们。船被交通部表彰,并荣立集体二等功,时任机电班长的老艇长也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救群众送来了“危难关头显身手,军民一家鱼水情”的锦旗以示感谢。平静的大海安详迷人,令人心驰神往,人们渴望享受在波涛和海风的交响乐里;咆哮的大海,狂风怒吼,浊浪滔天,晕船的痛苦常人难以忍受。有段顺口溜形容晕船感受:“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六腑,七上八下,久久不停,十分难受”。老艇长就是在这样恶劣环境下,从一名业务精湛的机电兵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船艇长。老艇长所在的船队常年担负着蓬莱与长岛所属岛屿之间的运输保障任务。年10月的一天,时任艇长的老艇长接到给大竹山岛驻岛官兵运送给养的任务。那天海况是西北风5到6级,阵风7级,勉强可以出航。去大竹山岛送给养是一件苦差事,去过的人深有体会。大竹山岛码头附近暗礁多、海流急、靠泊条件差,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碰撞和搁浅的危险。当天风大流急,船艇在海面上下跳跃,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船头一根手腕粗的缆绳被硬生生扯断,船艇左弦摩擦严重。紧急关头还要看艇长,从大风大浪里趟过来的他果敢勇毅、沉着应对,船艇第三次靠泊成功,终于安全登陆。年11月底的一天,老艇长接到大队值班室让他们艇到南、北隍城岛拉海防团退伍老兵出岛的任务。当天的海况是西北风7到8级,阵风9级,一眼望去海面到处都是翻腾的涌浪,这种恶劣天候不适合出航。经验丰富的老艇长心里明白,这个季节的西北风一旦刮起来,甚少需要持续两三天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样以来,老兵退伍期限就可能被耽误。在综合研判海况后,老艇长受领了出航任务。船艇在南隍城岛接上退伍老兵,又到北隍城岛拉上50多名退伍老兵和一辆油罐车,船艇往返两岛之间比较顺利,这是因为南、北隍城岛避风条件相对较好。但船艇刚出隍城东门,就成了“过山车”,时儿被巨浪推上“山颠”,时儿又被拽进“深渊”。船艇倾斜达到三十七八度。稍有船艇经历的人都知晓,登陆艇左右倾斜超过三十五度就有翻船危险。一个上船不久的船艇干部着实被滔天巨浪吓到了,他惊恐之下从驾驶室跑到三层指挥甲板上(船艇最高层),心想如果船艇真沉了,从此处跳入海里是最安全的。面对这样恶劣的海况,老艇长就是一块“压舱石”,他沉着冷静、面无惧色,航海、机电、枪帆等部门官兵也都从容面对,各尽其责。为避免船艇被巨浪推进养殖区、船艇横倾、主机失速等险情发生,老艇长果断下达号令:“右舵二十,左进一,右倒二”,船艇经过10多分钟的车、舵、风、流的对抗后,船艇慢慢右转向并成功驶回。老艇长是艇长中的佼佼者,带兵管理有方,船艇经验丰富、工作成绩突出,又先后担任过副中队长和中队长。对老艇长来说,虽然职位几经变迁,但战斗岗位一直未变,只不过形式由原来的驾艇出航变为带队出航,还是常年往返于陆地与海岛之间,出没于风浪之中。在创业发展中打造过硬品牌“铁的打营盘,流水的兵”。在改革强军的大背景下,老艇长也成了三十万分之一。命令下来,他愉快服从组织安排,脱下了心爱的军装、离开了难舍的岗位。刚离开部队那会,老艇长和其他转业干部一样,思想上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规划。有的战友建议他转业,理由是:转业后有个圈子,将来找人、办事方便;还有的战友建议他自主择业,好处是:以后再不用过提心吊胆、紧张兮兮的日子,还能照顾家。综合考量后,老艇长最终决定选择退役后自主创业,这也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从头再来。“万事开头难”。老艇长从创业一开始就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面对千百条创业门路,老艇长不知该选哪一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酝酿后,他决定从海产品做起。这是因为老艇长曾常年吃住在船艇上,穿梭于海岛间,对海参、鲍鱼、海带、海米等海产品较为熟悉,其他创业门路,较为陌生,把握不准。在战友和朋友们的支持下,老艇长水产门市开业了,是一家实体兼网络模式的海产品店。没有订单愁订单,有了订单愁货源。许多客户需求是活海鲜,为保证货源供应,老艇长当起了渔贩子。从一名正营职军官又变成一名普通群众,面对地位上的落差,老艇长还能勉强接受,但让他到码头当渔贩子,真拉不下脸、张不开口,但为按时完成订单,老艇长硬着头皮挤到人群里,几番推搡折腾后,他像吃了败仗的“逃兵”从人群里退了出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家属从后背狠狠推了他一下,这一推给了老艇长加速度般的巨大动力和鼓励,他又重新挤进人群……。放平心态、放下架子的老艇长,开始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渔贩们码头抢海鲜如同淘金客见到金矿一样,一哄而上,见货就抢。为确保拿到第一手海鲜,老艇长经常是晚上九十点钟和凌晨两三点钟到码头抢货收货,接着又马不停蹄加冰打包,送货发货。这种紧张充实的生活节奏,又让老艇长找到了当兵的感觉。年秋天,老艇长去长岛县南隍城岛收购完野生海参后返航,由于风大浪高,民航船艇均已停航,为不耽误给客户发货,他和战友小刘乘坐铁壳渔船返航,在隍城水道和砣矶水道遭遇盖帽浪,船艇摇晃三十五六度,全船人员都已晕船厉害,看到战友连续呕吐了4次,老艇长心里特别难受,但是为了追寻野生海参的高品质,他和战友甘愿忍受高度晕船折磨。从沂蒙老区走出来的老艇长,经过部队二十多年摔打磨练,让他具备了很强的吃苦精神。刚创业那会,老艇长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yy/1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