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14亿,而由糖尿病导致的肾小球微血管病变,会引发糖尿病肾病,继而导致蛋白排泄和滤过异常,严重可发展至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第二大病因。因此,“多方面控制,避免病情恶化”是每一位糖尿病肾病患者提高生存率、延长寿命的“利器”,2方面做好,向尿毒症说“不”。
1、“个性化”控制“三个血糖范围值”——治疗糖肾的基础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毒害人体,但如果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低血糖昏迷,严重可危及生命,因此,个性化的控糖目标更有益于糖尿病患者。
早在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就由“固定值”修改为了“范围值”,医生可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调整其控糖目标。
比如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年龄7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适当放宽:6.0-7.0mmol/L,餐后血糖8.0-10.0m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经常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目标也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血糖8.0-11.0mmol/L。
2、控制血压——避免肾脏、血管加速恶化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出现,尿蛋白<1g/d时,患者应将血压在/80mmHg以下,合并较多蛋白尿(1g/d)、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75mmHg以下。降压药首选普利、沙坦类降压护肾药物,既能有效降血压,又能改善肾脏的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不推荐普利、沙坦两类药物联用,虽然能够增强降压效果,但副作用太大。患者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肌酐和血钾,不适用者可选择长效地平类降压药。
此外,日常均衡饮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血脂、减重等的配合治疗也要同时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标志,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同时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少儿白癜风治疗方案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sy/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