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医院

不让糖尿病伤害自己,首先要避开这7个误


多年来和糖友打交道的经验告诉糖糖。尽管现在获取糖尿病知识的途径更多、更方便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片面性和“零散化”。这导致部分糖友的误区不是变少反而变多了。今天糖糖就梳理“七条常见误区”,希望关心血糖问题的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痊愈

糖尿病发现初期,很多糖友的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或者联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相对比较容易的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痊愈。

如果加重视,停止饮食、运动或者药物治疗,血糖可能还会出现反弹,导致前期控制积累的成果付之东流甚至病情相较之前反而加重了。

2、血糖降得快≠病好得快

血糖高了我们肯定会比较焦虑,希望能够快点降到理想状态。但是,降血糖也不能贪求速度。因为,快速的血糖波动反而容易引起微血管的应激反应,更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出现。所以,目前的研究也发现了:持续性高血糖有害,但是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更大。

因此,降血糖也要一点一点地来,否则人体就无法适应。尤其是不能降得太低,如果出现低血糖就更得不偿失了。

3、治疗糖尿病≠单纯降血糖

糖尿病最明显的征兆就是高血糖,但在它的治疗上,并不是只降糖就可以的。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为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控制血糖外,还要综合控制体重、血脂、血压、血黏度等一系列指标。

4、空腹、餐后血糖正常≠血糖理想

空腹及餐后血糖数值,仅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水平,是进行治疗的主要参考数值。但它们容易受进食和糖代谢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数值。

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糖友应每3-6个月监测一次。

5、饮食控制≠饥饿

很多糖友认为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尤其是要少吃主食。如果糖友一天所吃的主食少于(3两),人体在饥饿时,体内的升糖激素将很快升高,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而且还会自动分离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需要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排泄,久而久之,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另外,长期采用“饥饿疗法”将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机会。

糖尿病饮食管理是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根据糖友自身的年龄、胖瘦程度、劳动强度等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以提高饮食质量为核心,适当控制饮食数量,平衡膳食结构,合理的摄取三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6、尿糖正常≠血糖正常

不少糖友,尤其是老年糖友及糖尿病肾病的糖友尿糖正常,这是因为他们的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值升高而异致的。

由此看来监测尿糖不如血糖准确,尿糖正常不一定血糖正常。

7、糖尿病治疗≠单纯服药

有糖友认为,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降糖药就可以了。而实际上,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牢牢掌握“五架马车”如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监测血糖等等,单凭服药无法理想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再好也很难发挥作用。

有些糖友对此不了解,认为用药之后,多吃点儿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

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疾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体格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有重要关系。

划重点

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口服降糖药治疗通常是失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x/175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