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临床科室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流程,提高微生物检测报告结果准确性,在朱武主任安排下,通过检验科张波副主任前期与肾病科陈卫红主任及肝胆外科谭龙主任的沟通协调,分别于9月5日、6日带领技术人员参加临床科室晨会,从血培养标本入手,进行“血流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及规范送检”主题学习。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的存在,往往会对机体各器官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但目前临床对血流细菌性感染诊治存在两大难点:①临床诊断容易,病原诊断困难;②经验治疗多,病原治疗少。一旦出现经验治疗失败,不仅延误治疗时间,提高病人治疗成本,也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发生,例如:脓毒血症,每延误一小时,存活率降低7.6%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培训
肝胆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参与培训
发热是血流感染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当可疑患者出现以下指征时,也应考虑血培养送检
血培养采血套数与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关系,据统计数据显示,送检套数越多,血培养阳性率越高,并且CNAS-CL42明确指出,在合格规范的操作基础上,采用双瓶双套的送检,有利于血培养阳性率提升,并且检出的细菌种类也增多。
肾病科,肝胆外科这些科室经常会遇到病人需要使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等,这些侵入性操作往往是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判断是否为导管相关性感染,这种病人如何采集送检标本,我们技术人员也同大家一一讲解
众所周知,只有规范的标本采集和送检,实验室才能发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报告,实验前的质量控制与护理部息息相关,这次培训也与护理部交流了血培养采集注意事项:①采血时机在抗生素使用前,寒颤发热前②严格手消毒、血培养瓶及皮肤消毒③采血量―严格控制在行标要求范围内④注意采血顺序:蝶形针采血,先注需氧瓶,后注厌氧瓶,注射器采血则相反。
除了血培养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针对其他无菌标本:脑脊液,胸腹水等也做了相关学习
最后通过几例病例的分享,介绍了PCT与血培养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PCT是血流感染诊断中灵敏、快速指标,能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特异性强但无法确定病原体,血培养能确定病原微生物,是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能够针对性治疗,但培养时效长,通过二者联合检测,取长补短,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依据,同时微生物组还开展了白介素―6、真菌G实验、真菌GM实验等感染标志物的检测,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诊疗手段。
培训结束后,临床医护人员与张波副主任针对培训内容展开讨论,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张波副主任也做出了相应的解答。
通过这次培训架起了检验与临床沟通桥梁,使彼此共同进步,更好的服务患者,同时也积极响应了我院、我科创建ISO实验室。
特别感谢肾病科陈卫红主任,陈静护士长;肝胆外科谭龙主任、尚丽护士长的大力支持,谢谢
编辑:郭萍
校对:张波
审核:朱武
白癜风能治好么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b/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