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哪家医院治疗白斑病疗效最好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ChengGongAnLi/m/17696.shtml有约君说
二十几块钱,能干点什么呢?吃一顿快餐、坐五六公里的出租车……
但如果花在一次尿常规检查,可能及时发现了肾脏病!1/3肾炎可通过早期尿检测发现,专科规范治疗可逆转肾损害。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也就是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界肾脏病日。疫情防控期,肾病名家梁馨苓教授通过特别的方式,解答关于肾脏病的七大焦点问题。
疫情期不宜聚集,梁馨苓教授特别录制医媒面对面视频,讲解肾脏病发现要点。
专家简介
梁馨苓教授
国内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肾脏病防治分会常委,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医院肾内科主任
焦点问题1:
肾脏病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吗?
是的!患病率增长趋势病死率已不容忽视
全世界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
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前列。预测到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
慢性肾脏病还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高收入国家,透析和移植患者不到总人口数0.03%,却占据每年医疗预算的2-3%。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因无法维持透析和肾移植以挽救生命,上百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过早死亡。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慢性肾病的问题。
“目前在线登记正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约70万”,梁馨苓教授指出,随着肾功能减退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将有多万人,每年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量仍以新增12~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
焦点问题2:
发现身体不对劲,马上就医,来得及吗?
不行!不适症状明显到可发现时,肾功能可能已“丢了”50%
很多人奉行“医院”,梁馨苓教授强调,这一点在肾脏病早发现里特别行不通!
因为慢性肾脏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很多甚至无任何不适表现,等到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下降超过75%!
更糟糕的是,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和年轻化趋势,很多上述疾病的患者并不知晓其肾脏器官已经受累。
我们知道慢性肾脏病如果通过尿液、血液、肾脏影像学等早筛手段,1/3的患者经专科规范诊治,必要时肾活检明确诊断,再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将肾损伤逆转回来,可谓“良性肾脏疾病”;
有1/3的患者,虽无法逆转肾损害,但越早诊治,肾脏慢性衰竭的进程就越慢,可谓“积极延缓肾脏病进展”;
还有1/3的患者,属于快速进展期型,叠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因素越多,病情越凶险,进程越快,可能短期内就恶化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更需要专业及时多学科诊治,可谓“减少快速进展肾脏病的致死率”。
焦点问题3:
尿常规就能发现肾病了吗?
是的!但7种情况建议增加检查
梁馨苓教授指出,基本筛查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
建议大家在每年体检项目中要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肌酐)、肾脏B超检查,从中发现蛋白尿、血尿、轻度的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不要以为“人老了,肾才会出问题”,梁教授发现,每年都有4-5名大学生首次就诊就已双肾衰竭、尿毒症的,失去早期积极治疗逆转的机会,非常可惜。
梁教授强调,7种情况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患者;
2、糖尿病患者;
3、心血管疾病患者;
4、体重超标、肥胖;;
5、长期酗酒吸烟;
6、高尿酸血症;
7、慢性肾病家族史。
有上述情况1条或多条情况,应每一年/6个月/3个月不等监测尿常规,血肌酐、肾脏B超的基础上,可增加检查尿蛋白/肌酐比值或尿微量白蛋白等针对性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损害和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风险。
若有异常,请及时至肾脏内科门诊就诊。
焦点问题4:
验尿简单啦,做完B超就去,可以吗?
不行!稀释的尿液不准确!
经常有人质疑,明明体检做了尿常规,隔了几个月却检查出来肾炎,验尿无用?
其实在梁教授看来,尿常规要认真做,“假阴性”往往就是因为年度体检“来了才留尿”“做了腹部B超后才留尿”等不正确的标本留取造成的。
她提醒,体检不要只记得“不要吃早餐”,还要记得“留晨尿”:体检前一晚,过了12点后不要再排尿,起床后排尿,前段不留、后段不要,只用小器具装好中间一段约20毫升。
如果憋不住,排了晨尿后,到医院至少留取膀胱储备3小时的尿样本也是可以的。
因为B超检查需要忍尿,大量饮水后再排尿留样的尿液被稀释,无论尿颜色、比重、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值等都不准了,容易出现假阴性。
如发现“尿深色、甚至明显起泡,有味儿……”这样的尿液,虽羞于启口,却真实反映着你的肾状况,尿液检查为及早诊治肾脏病提供最好的线索之一。
焦点问题5:
观察自己,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病信号吗?
可以!学会看镜子里的自己
梁馨苓教授提醒,善于镜子,观察自己,警惕早期肾脏病信号。
睡觉前、起床后,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没有眼睑(上眼皮)非正常的浮肿,脸色、唇色有没有泛白、发黄或不正常,这是较早期的一些症状;
自诊还包括,如果出现头昏、头晕、头痛、疲乏、失眠、血压升高等等,或者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排尿困难或疼痛、夜尿增多,要意识到这也可能是慢肾早期信号。
如果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全身水肿,比如发现鞋子紧了,穿不进去了;脚踝有按之不退的凹陷痕迹;排尿时有泡沫,持续不消退等;
到了尿毒症期,可能会出现贫血、面色苍白或者灰黄等特殊面容,可能有较重的口气,胃口已经不好,恶心、呕吐、腹胀、厌食,活动能力下降等。
焦点问题6:
是不是日常生活可以预防肾损伤?
是的!生活方式健康了,肾才能健康
梁馨苓教授鼓励大家要有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危害肾脏的不良生活习惯,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吸烟、熬夜、滥用药物、暴饮暴食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要避免;吃太咸、太甜、酗酒、酒后浓茶、喝碳酸饮料替代白开水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也要抛弃。
定期体检,可以列为“好习惯”,尤其建议对有较高慢性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筛查尿液和血液。
如果已经诊断有肾脏病,除了每3个月至半年在肾内科门诊随访,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蛋白质饮食,以及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
焦点问题7:
目前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肾问题能不能放一放?
不能!新冠肺炎患者肾脏也受累
粱馨苓教授指出,新冠肺炎是因严重的肺部表现而命名,然其影响并不止步于肺,也可能累及心脏、肾脏、神经等各个器官系统。
在目前有限的文献报道中,有40%以上患者在收治入院时即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在整个住院过程中这个比例更是超过60%。另外,14%的患者可出现血肌酐升高。
好消息是,新冠肺炎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低于以往的SARS、MERS。但在这三种冠状病毒肺炎中,急性肾损伤的出现,都被认为是独立死亡因素。
针对这些情况,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候任主席、亚洲肾脏病联盟主席、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等国内肾脏病专家参与制定了关于《新型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以及《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新冠肺炎的专家共识》,提出要重视新冠肺炎的肾损伤,及时干预,避免慢性化,必要时运用血液净化技术改善重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和降低体内毒素水平,为抗疫科学防治提供了肾脏病专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
图、视频/通讯员张松山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何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mb/1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