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认识了一个糖尿病人,看完了她的调查问卷和体检报告后,我又跟他做了咨询沟通,综合分析完这些资料后,我开始感到恐慌和不安。
因为!如果医生把她诊断为糖尿病,那么她的血糖一辈子也不可能好转!这篇文章,我和你分享一下这位李小姐的案例。
李小姐今年31岁了,身高1.68m,体重59kg,BMI是20.9,整体来说并不胖,但腰围有80cm,刚好属于腹型肥胖的类型。
现病史
李小姐去年9月份刚生完孩子,当时被诊断有妊娠期糖尿病,一直在用胰岛素控制病情。现在孩子已经8个月大,但李小姐的血糖情况依然不佳,她的空腹血糖偏高,一般在5.8-6.3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是7-8,最高的时候有13,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5.9%。
除此以外,李小姐还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癫痫,目前正在服用优甲乐和奥卡西平来控制病情。
乍眼一看,李小姐似乎得了3个病,医院看病,就得分别挂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然后,不同科室的医生也只会负责自己科室的疾病,其他的问题都会扔给别的科室。
然而,这种做法,会直接把李小姐推向疾病的深渊,永远不得翻身。因为每个医生都只看到了李小姐病情的冰山一角,却不了解她整体的健康状况。下面,我来继续分享李小姐的患病经历。
病人的故事
首先,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李小姐的绝大部分个人信息,其中包括有家族病史、用药史、手术史、婴幼儿及童年成长经历、不适症状、饮食、运动、睡眠、排便、心灵、压力、环境毒素接触历史、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些信息综合起来,便可以整理成一条疾病发展的时间线,用于评估李小姐病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存在哪些诱发因素和介导因素。
遗传因素:我了解到,李小姐的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失眠和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而父亲则有抑郁症和精神障碍,并曾经试图自杀。李小姐可能也因此遗传了一些不那么优秀的基因。
前置因素:我还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李小姐的出生方式是剖宫产,并且采用的是牛奶喂养,而不是母乳或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个信息提示我们,李小姐并没有从母亲的阴道中获得益生菌,也没有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由此推测,李小姐的肠道健康将会非常地令人堪忧。
成长经历:果然如此,李小姐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便秘,到今天为止,这个情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小时候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也曾大量用过抗生素,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肠道菌群的失衡。
而肠道菌群失衡和黏膜免疫力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削弱呼吸道黏膜对抗病原菌的力量。所以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影响的,本质上都属于黏膜免疫屏障的失衡。
除了肠道的问题特别突出以外,心灵创伤的经历也给李小姐造成了很大打击。出生后,李小姐就生活在单亲家庭,跟着母亲生活。由于母亲和父亲每次见面都要吵架,所以李小姐都会感到十分害怕。在童年时期,李小姐还曾被同学孤立,经历感情受挫等事件。
在沟通时,李小姐回忆童年时的经历,就是用惶恐不安这个词来形容的,这些不良成长经历都属于心灵压力,会给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15岁时,父亲去世。19岁,有反流性胃炎。21岁,药物流产,期间又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之后,就被诊断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自此,开始服用优甲乐替代治疗。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很容易可以分析得出,肠道菌群紊乱和黏膜屏障的丧失,会导致食物抗原进入血液,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这是诱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岁,李小姐正全力以赴地准备出国考试,由于学习压力大,加上居住环境又有严重的噪音污染,结果导致长期睡眠质量不佳,最终诱发了新的疾病——癫痫。
在住院检查期间就发现,此时血糖已经偏高了!然而,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医生都不会给李小姐开具正确的饮食、营养或运动处方。说得不客气些,应该是不懂。
24-25岁,李小姐在日本留学。据了解,在日本留学期间,便秘的情况有所改善,而且这2年也是她出生以来健康状况是最好的时候。后来,因为遇上了福岛大地震和核泄漏,母亲要求其回国,于是中断了留学之旅。
回国后,李小姐的身体状况再一次地变差。直到年9月,李小姐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但她也因此患上了产后抑郁,有焦虑和自杀倾向等不良情绪。
还好,李小姐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危险行为。于是,我才有机会可以了解到她的过去,了解这位病人的故事。
好吧,医院里的医生,会不会去了解患者的故事呢?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他即便想,医院也不给他那个时间!每个患者来到医生面前,他都已经默认你可能患有X病,只是医生需要花1分钟将你对号入座罢了。确认后,就可以开具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了。下面,我们再看看李小姐的主诉症状。
不适症状:据李小姐反馈,她的不适症状包括有:性欲减退、阴道干涩、关节疼痛、餐后饱胀感、对化学物质敏感、吃油腻食物感觉不适、痔疮、渴望面包、大脑有虚幻的感觉、小腿容易抽筋、指甲有白点、口腔溃疡、皮肤干燥、脱发、渴望甜食、吃饭被延迟则没有精神、牙龈容易出血、情绪化、鼻炎······
这些症状看似互不关联,但我们只要再往下分析,就能找到这些问题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
饮食营养与环境获毒
在饮食方面,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李小姐喜欢面包、蛋糕、甜点、可乐、糖果、巧克力、薯片、汉堡等等,全部都是精制碳水化合物。总结来说,就是一个没有营养,并且高毒素负荷,会导致糖尿病的饮食模式。
另外,根据调查问卷,李小姐曾在装修后不久的房子居住或工作过一段时间,曾在无机化学实验室工作,曾在图书馆工作,做过牙科治疗,并且蔬菜浸泡时间少于15分钟。总结来说,李小姐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各类毒素。
除了物质性毒素,李小姐还接触到很多精神毒素。除了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李小姐在工作上的自我要求也比较高,常常会自我强加一些压力,所以经常会出现焦虑的情绪。
信息之间的联系
如果李小姐医院,我想她真的不知道该挂哪个科室了。每个医生都会站在自己的视角给她定义一个疾病,开具一个控制指标却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
这种现象就是现代临床医学的困境——盲人摸象!每个科室的医生只能看到病人的一瞬间,那都是非常片面的信息,靠谱程度跟去酒吧约炮不相上下。
准确来说,医院现在只是在治病,不是在治人,人永远是好不了的。以糖尿病为例,医院能治哪类糖尿病人?就是那些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非常良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有检查报告显示均完美,但唯独血糖偏高,没有任何病因可循的。这些人,可能真的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了。
但是,大部分的慢性病患者并非如此,他们有非常多可以改变的饮食习惯,还有一大堆可以纠正的生化代谢失衡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营养的方法来重新建立平衡,从而提升健康活力。
说白了,人是一张非常复杂的蜘蛛网,营养物质和疾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是通过生化代谢来体现的。
上面这张矩阵图是李小姐的身体情况概述。我想告诉你,肠道的问题会诱发免疫异常,免疫异常会诱发炎症,炎症会损伤糖代谢。而且,实际情况不像我说的那么简单,任何一个行为或营养失衡,都将从多方位扰乱其他系统原有的平衡。疾病的发生不会是单因素所致,往往是多因素共同致病的。
试图用一个靶点药物来治疗某个疾病,那是不可能纠正人体这么多生化代谢失衡的,顶多只能将病情控制下来。
李小姐的调理方案
由于李小姐的肠道问题从出娘胎起就存在了,而且一直在恶化,我没有办法不先解决这个最核心的矛盾。
我想,没有一个糖尿病主治会认同我的这种思路,因为糖尿病的诊疗指南里从来都没有写过可以这么做。
我跟李小姐说,你现在血糖的问题还不算严重,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定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你现在这个身体状况,针对糖代谢做营养支持,效果是不好的,我们要先调理肠道。
于是,最终的营养方案基本都是围绕肠道调理的。除了合理的饮食计划,我给李小姐开了大量支持重建肠道平衡的营养素,它们包括有:维生素A-IU、维生素D-IU、谷氨酰胺(可能会升高血糖,但现阶段还是要用)、鱼油、乳铁蛋白、菊粉、益生菌······
另外,我没有建议李小姐马上做慢性食物过敏的检测,而是希望先修复肠道1-2个月后再做检查。现阶段检测,可能会测出一大堆食物,但这样对调理没有任何帮助,什么食物都没法吃,或许只是一个促使她放弃治疗的因素。
最后
李小姐的方案是制定好了,下一步就是要开始认真执行了。后续的信息反馈,两三个月后我会再另外写文章给大家分享。
在解读方案时,我跟李小姐说,虽然你是冲着调理糖尿病来的,但前面2个月要把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