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医院

如是觉自古很多学佛人都会去五台山朝圣


编辑说明

现在社会信息复杂,价值观模糊,很多当代问题找不到确切的回答,经常道听途说,所以上海大觉文化传播特别推出「如是觉」专栏,针对微友们所提的问题答疑解惑,并引用星云大师的智慧语录来领航重启人生模式。

Q

自古很多学佛人都会去五台山朝圣,传说文殊菩萨发了一个愿:凡到五台山都会遇到他的化身,其中有很多华严行者,请科普一下。

在中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化现的道场,在各地佛寺道场中,如僧堂、戒坛,都供奉着「僧形的文殊」,以弟子的身分来协助佛陀的教化,是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相。

五台山位于山西太原以北公里处,有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最高峰公尺)、中台翠岩峰,五峰耸立,山顶无林木,垒土如台,故称「五台山」。又以五峦巍然,拔乎群山之上,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别号「清凉山」。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第二七日,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的自内证法门。〈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自北魏孝文帝(公元-年在位)游中台,创建大浮图灵鹫寺后,即佛寺林立。极盛时,五峰内外多达三百余佛剎。武则天时代亦派建安王(武攸宜)重修清凉寺。

与《华严》有关的行者,如北魏僧灵辩(公元--年),持诵《华严》多载,为求文殊菩萨加持,开悟经义,于是顶戴此经,经行于台顶,及至足破血流,改以膝行。一日,偶遇一僧,开示灵辩道:「你暂且停止行道,用心思维经义。」灵辩于是阅经,随文自悟。熙平元年(公元年),于五台山清凉寺,撰《华严论》,至神龟三年(公元年),完成十帙百卷。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年),有终南山至相寺的通贤法师及玄爽、房玄德二居士同诣五台,于童子寺请得此论,持返长安,广为流通。

景龙二年(公元年),华严宗三祖法藏,受中宗礼为菩萨戒师,赐号「国一法师」。师因「万乘归心,八纮延首」,遂奏请于东、西两都及吴、越、清凉山五处,兴建「大华严寺」。

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年),华严宗四祖澄观登五台,礼文殊菩萨后,又至四川峨眉山礼普贤菩萨,而后重返五台山,驻锡大华严寺。于公元年正月,始撰《华严经疏》,公元年12月,完成六十卷大疏。今显通寺山门的对联:「冥真体于万化之域,显德相于重玄之门。」即澄观大师〈华严经疏序〉的文句。

显通寺建有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另「无量殿」以《华严经》为主,又称「七处八会」殿,供奉毘卢遮那如来。五台山与华严宗渊源深厚,由此可知一斑。

如是解

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手持宝剑,就是象征以智慧剑,斩断烦恼魔军。有了智慧,加上自利利他的方便法,可以舍弃自私小我,进而成就无私大我的生命。

——摘录自《星云法语1》修行战略

本专栏为微友开放提问通道

有任何问题请记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们会有专人为您陆续解答

点击"阅读原文"至大觉文化微店请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162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