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白癜风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475491.html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导致的一类慢性下肢损害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糖尿病人群中60岁以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比例达35.36%。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最终将肢体坏疽,甚至因高位坏疽、严重感染必须行高位截肢手术,死亡率很高。
由于糖尿病足在后期基本没有有效方法进行挽救,早期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以及足部护理方法,使得足部出现破溃感染,很快发展成严重感染和坏疽,最终不得不行高位截肢手术。所以对患者而言,除了及时看专科医生进行综合性治疗外,还应该了解掌握足部的保护方法。
糖尿病患者养护足部防止伤害应该做如下几点
定期对糖尿病足部状态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患2型糖尿病5年以上患者均应该每年进行评估,通过检查看看是否已经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夏科氏关节病变等,如果出现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足,同时也按照检查结果判断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
下肢物理检查要由专科医生做,检查下肢皮肤是否苍白、温度降低、趾甲营养不良、汗毛减少或脱落、做肢体位置实验、足掌有没有胼胝、与足趾之间关节变形、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下肢动脉彩超、必要时做CT或核磁血管成像检查。
在了解自己下肢病情后应由医生制定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按照方案服药,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达标。同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自我养护方案措施,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自测血压和血糖、足背养护等。
重视足部保护: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肢体缺血及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往往易发生外来损伤并合并感染,如碰破伤、足癣感染、烫伤、冻伤、修甲损伤、穿鞋不适挤伤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溃疡和坏疽。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糖尿病足病变就要重视对足部进行保护。
穿鞋注意哪些?
糖尿病足由于周围神经受损,局部感觉减退,足底胼胝形成及关节改变,这一切都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基础。选择合适穿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要求鞋内要宽松、鞋帮要柔软、保暖又透气、鞋底有合适足弓的鞋垫。这样才能保护足部不被磨破,减少胼胝形成,同时保证患者行走运动时足部不感到疲劳。
如何运动?
出于对糖尿病控糖、降压、降脂、改善下肢循环的需要,糖尿病足患者应该每天坚持适度运动。运动方式以少量负荷有氧运动为主,即略快速步行步/天,初始应由少渐多、循序渐进。行走前先做几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扩胸、转腰、踢腿等,然后按照固定步速行走,尽量保持肌肉关节略上提收紧,呈轻快连续运动状态,不要走走停停。行走结束后,不要马上坐下,而是慢行一段距离,待完全放松时在坐下休息。糖尿病足患者不建议做爬楼梯、登山等较剧烈负荷大的运动,一方面会损伤下肢膝关节和足部关节,另一方面有可能突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如何自我检查足部?
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每天观察足部的习惯,可以在晚上洗脚时进行,在明亮的灯光下观察触按足部皮肤、趾甲周围及足趾末端、足掌这些部位,看看有无破溃、脚癣、水肿、水泡、红肿压痛溢脓等,还要看看有没有指甲嵌入肉里现象,医学上称为嵌甲,很容易导致甲沟炎,诱发糖尿病足感染。发现以上异常均需要及时看专科医生进行确诊和处理。
可以泡足吗?
糖尿病足患者可以每天用温水泡脚,不要用很热的水,水温38-40°C即可,泡20分钟左右即可,结束后涂一些润肤膏保护皮肤。对于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年老体弱患者不宜泡足,泡足结束后注意不要马上站起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冬季时如果家里温度比较低则注意不要受凉感冒。
足部的其他护理
糖尿病足经常出现足趾关节病变,相邻趾头互相叠压,受压部位疼痛甚至破溃。有这种情况需要在两趾之间垫上一块软布或棉球,也可穿分趾袜隔开两个叠压的足趾。糖尿病足趾甲往往增厚、嵌甲,在修剪指甲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组织,可以把趾甲泡软后再用指甲剪一点一点减去多余趾甲,再将剪过的边缘磨光滑,擦护肤霜。糖尿病足跟、足底外侧边缘很容易出现皲裂,如不及时处理,会加重,出现疼痛、出血、红肿,甚至局部感染坏疽,所以要及时解决皲裂问题。可以用温水清洗后外敷红霉素软膏,用塑料薄膜包裹足跟或足掌2小时,然后去掉薄膜,穿干净袜子。每天1-2次,晚上涂药比较适宜,早晨去掉薄膜即可。如果皲裂不愈合甚至红肿溢脓,那就要找专科医生,切莫耽误治疗。
以上是糖尿病足常见的养护内容,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重视并学会,定期访问您的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得到指导。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撰写:北医院葛辛
审稿: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廖奕歆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bjzyyxh.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1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