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主题,跨学科合作,共促诊疗水平提高和国际影响力
——年肾脏病南京论坛今日盛大开幕
年10月16日上午,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年肾脏病南京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隆重开幕。
开医院胡伟新教授主持,医院副院长及国家肾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志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和医院院长史兆荣先生分别致辞。国际淀粉样变性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Amyloidosis)主席BoukeHazenberg教授,第二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梅长林教授,医院肾脏科主任陈江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肾内科主任陈楠教授、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娟教授以及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刘志红院士
刘志红院士首先代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向各位莅临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肾脏病南京论坛从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就大家关心的肾脏病问题进行讨论。近年来,我国肾脏病领域的发展迅速,无论是临床诊疗水平、专业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国际交流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各级、各地区、各类学术会议也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起到了学习提高和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为适应我国肾脏病学的发展,从今年开始,肾脏病南京论坛将以专题形式进行。今年的主题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和狼疮性肾炎,这两种疾病都是临床上常见且对患者造成重大损伤的疾病,且临床上有较多的问题困扰。本次会议上,希望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方式更系统地讨论这两种疾病,使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更新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另外,医学科学已经发展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和整体医学的时代,因此本次大会除聚焦这两种疾病外,还以多学科联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讨论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今后与血液病专家等继续合作的协作攻关模式,共同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讨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提高我国对上述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在国际上影响力。
黄晓军教授
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指出,以往参加的跨学科会议多是感染方面的会议,能够与血液科同行受邀参加肾脏病学会议倍感荣幸。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骨髓瘤是多器官损害疾病,正如刘院士所言,其诊疗和科研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基础与临床的合作以及多学科合作也是未来医学学科发展的一肿趋势,这种合作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多学科合作在中国开展较多,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获得对疾病及其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和建议,并在国际发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声音,非常重要。因此本次会议不只是学科间的简单合作,更是一种模式。相信这次会议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在刘院士的领导下,能够开创中国不同学科交流合作的典范。
史兆荣院长
史兆荣院长介绍,肾脏病南京论坛是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创立的肾脏病专业高层学术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届,它不仅已经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肾脏病学术会议,还被国际肾脏病学会(ISN)GOprograms评为优秀全球继续医学教学项目,学术水平享誉国内外。该论坛对促进我国肾脏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的肾脏病南京论坛突出了两大特色:第一是以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和狼疮性肾炎为主题,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中心合作,在这两种肾脏病的诊疗方面有所突破,如多靶点新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创建了多种特色医疗技术,获得了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第二是跨学科交流,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涉及肾脏病学科和血液病学科,本次大会既邀请到国际淀粉样变性学会主席BoukeHazenberg教授,也邀请了血液病领域知名专家黄晓军教授等,肾脏病专家和血液病专家共聚一堂,会议内容丰富,强调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和循证医学研究,相信与会者定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史院长表示,希望通过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促进跨学科交流的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肾脏疾病科学研究和防治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肾脏时讯》现场采写)
转载:请标明“肾脏时讯”
凯德传媒编辑部出品
注:本内容由凯德传媒编辑部制作,若有任何问题请致电或webmaster
kdmed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1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