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感谢 http://www.bdfyy999.com/bdf/kangfushequ/ganxiexin/m/11810.html12月7日中午,南通市天福园福泽厅,哀乐低回。中国共产党党员,南通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医院资深专家、主任医师、原肾脏内分泌科主任,我国肾脏病专业创始人之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医师终生荣誉奖获得者钱桐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2月3日21时40分不幸逝世,享年92岁。我院全体院领导、南通大学校领导、中华医学会及江苏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等领导、医院的肾内科同仁、我院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多个科室的代表和学生,以及钱桐荪的至亲好友前来吊唁,沉痛悼念钱桐荪教授,深切缅怀他为我国肾脏病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钱桐荪教授
一袭白衣,一颗红心在通大附院西侧陈旧的宿舍楼里,有一个小套间,那里住着一位老者和他的爱人。
他勇开先河,创造了我国肾脏病学界六个“第一”;
他鞠躬尽瘁,参与筹建成立我国肾脏病学专业的北戴河会议;
他另辟蹊径,在各种肾脏疑难杂症面前攻无不克;
他著书立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肾脏病学专著;
他甘做阶梯,帮助和影响着一代代从医者;
……他是谁?他是我国肾脏病学发展史上的开路者和风向标,他是医院老教授——钱桐荪。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那个小套间就是钱桐荪二老这辈子唯一的住房。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国内肾脏病学领域泰斗级的人物,选择了如此朴素的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成就了钱老这一生的丰功伟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我是人民的医生,唯有在医学上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钱桐荪就坚定了一心为民的信念,以精湛的医术,永攀医学高峰,践行初心使命。年,钱桐荪就读于南通学院医科。年冬,因解放战争、长江封锁而辍学回家,但是现实的磨难并未浇灭他心中孜孜求学的热情,他在家自学起医科知识。文革期间,即使图书馆关闭,医学书刊停版,也无法阻挡对医术的执着。他另辟蹊径,又开始自学中医,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钱桐荪很快就掌握了中医的辩证论治之道。这也为他日后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打下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钱桐荪组织了一次教学查房,病人是位急性肾衰的中年妇女,两天前腹泻数次后突然无尿,几位医师一致认为该病人是因血容量不足导致的急性肾衰。听完病史汇报后,钱桐荪也觉得诊断无可厚非,但他心里隐隐觉得症结并非在此。想到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Willeam的一句话:正确全面的病史及体检,占疾病正确诊断的60%。钱桐荪又仔细回顾了一遍病人的病史,发现这个病人原来患有轻度肺结核,一年多前开始服用一种新研发的抗结核药,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利福平,而一周前又开始不规则服药,钱桐荪敏锐的感觉到问题就出在利福平,他立刻对急性肾衰的病因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诊断,该病人为利福平过敏导致的急性肾竭。对于这个诊断,大家却还是将信将疑,因为虽然国际上有极少数类似报道,但国内报道仍是空白。几天后,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了,利福平抗体阳性!这一结果证实了钱桐荪的诊断,要知道这可是当时国内首例确诊的病例,这也证实了不规则服用利福平,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理论,为指导结核病人正确服用利福平提供了可靠依据。有位院士曾说:“我是读着钱桐荪教授编著的教科书一路成长的。”的确,在从医的50多年里,钱桐荪发表各种论著、专题报告余篇,主编《阿米巴病》《肾脏病学》,参编专著18部,更是在年应国家卫生部邀请,担任中国医学界第一部巨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的编委。一袭白衣承载着生命的重托,医者初心凝聚着众人的目光。在生死场上历练着技能和意志,也在生死轮回让信仰扎根。年,钱桐荪收到一封从杭州市寄来的信,信中说有一病人16岁时患高血压,曾发生右侧肢体偏瘫,近年来有蛋白尿,医院住院诊治,但未明确是什么病,内心甚急,到图书馆看到《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的主编是钱桐荪,就抱着一丝希望写信求救。收到信后,钱桐荪立即联系上病人来南通治疗。把握好病人的临床主要特点,谨慎地为病人查阅资料,做针对性检查,不到十天,钱桐荪即作出正确诊断,节段性肾发育不全,这也是国内首例确诊的病例。忆及此事,钱桐荪非常谦虚的说“虽说我是搞肾脏病的,但对罕见的肾脏病也不是很了解。可对于病人的这份信任和托付,我责无旁贷。”在平凡的工作中渗透对生命的认真和责任,不是钱桐荪偶然的一次心血来潮,而是他对医者使命至始至终的坚守。“成大医以为民”,钱桐荪的粉丝遍及全国各地,或是书信、或是电话、或是登门,这些虽是工作之外的诊治,也无任何酬劳,但他总是乐此不疲。年底,在南通县区的马路上,多出了一名约30出头的扫地工小刘。每天打扫马路,是她的谋生方式,而这份工作乃至生命,都是钱桐荪为她争取而来。那年3月,被钱桐荪诊断为两侧慢性肾炎终末期的小刘通过肾移植手术捡回了性命。尽管通医附院为这位江苏省活体肾移植手术的首例患者减免了几乎所有的费用,但是由于小刘家境穷困,加上家人的无情抛弃,术后购买抗排斥药成了她的奢望。钱桐荪想到他的一个病人是区县委书记,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这才为小刘争取到了能够活命的工作。“行医60年,他从未收过一个红包。而且,我们那时候粮票吃不完,他就医院的贫苦病人。”钱桐荪的老伴儿攸存芳极其支持爱人对病人心心相连的付出。一次门诊,钱桐荪为一名尿路感染的患者开了一种口服药,不曾想病人缴费后,却气冲冲地来到诊室,质问钱桐荪:“听说你是肾脏病科的大专家,我大老远的跑来找你看病,你却只给我开了五六块钱的药,你看的是什么病?”钱桐荪毫无愠色地说道:“你按照我说的定时服药,要是看不好你的病,你再来找我算账。”自然,那名患者没来“算账”。“能用便宜的药解决问题的,我绝不开贵重的药,能为病人省一点是一点。钱桐荪的“学医必精,为医必仁”的品格和胸怀深受同道和病家的赞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3岁那年起,钱桐荪为教育卫生医疗政策的现状作评价和医疗问题作解答,七年里写了近10万字的博客;85岁那年,钱桐荪又开始写一本12万字的《中医知要》,这是供西医学习中医快速入门的书;90高龄之时,钱桐荪每周三上午如约出现在通大附院的疑难病会诊中心,你一定不知道,此时的钱桐荪正虽然饱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但这对钱桐荪而言都不是事儿,只要戴上腰围,这一坐就是一上午。“时时刻刻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既是为人民服务,那这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在钱桐荪眼里,90岁高龄不是停止钻研医学知识的期限,因为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事情。每天晚上,钱桐荪书房里的灯总是要近午夜才熄灭,因为他要浏览国外数据库。“我觉得外文是很需要的,它能使我们获得国外最新的医学知识,使临床知识更广泛,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钱桐荪经常打趣的说,到了我这个年纪,还能够毫无障碍阅读英文文献的估计没多少个吧。”钱桐荪给了学无止境最生动的解释。近两年,钱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得了肺癌,而且肿瘤已经转移至脑部,因此他的意识常常不太清楚。可是当曾经为医学共同奋斗过的同事、学生来看望他时,钱老居然都能一眼就认出他们,轻轻地唤着他们的名字。也许,最让他刻骨铭心的还是医学,还是敬畏生命的初心,还是救死扶伤的使命。这就是最真实的钱桐荪,以一袭白衣,一颗红心,坚守医者的信仰,无愧于人民生命的重托。
就诊如有难处,请看实用贴
*官宣第2波
通大附院“新门诊楼”楼层索引!
*最新——11月1日起,附院楼宇新编号启用,诊室、病房一览表,请惠存!
*头条
附院高级专家诊疗中心专家榜揭晓!都是大咖,等您来约——
*首选
附院12款“个性化”体检套餐,为您定制!
*电子病历上线,再也不担心就诊信息弄丢了!
供稿
吴晓芳黄琳薛晓慧
图片
邵勇林薛晓慧
专业审稿
陈晓岚
编辑
许洵
责任编辑
施琳玲邵勇林
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shis.com/sbjb/11091.html